歡迎訪問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歡迎,請登錄 傳真:0635-8336665 24H電話:0635-8681234
綜合 人氣
共74條結(jié)果
  • 紅照壁

    位于麗正門之前,起著障影即隔絕視線的作用。游覽避暑山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堵宏偉高大的紅色影壁——紅照壁。

    [名勝古跡]

  • 蛤蟆石

    在承德市武烈河?xùn)|岸馨錘峰的東南端。隔一條山谷,有一巨大的巖石,踞于群峰之巔,似一青蛙欲躍蒼穹,故名。是承德十大自然勝景之一。 蛤蟆石,長約二十米,高四十多米。蛤蟆頭探出懸崖,腹下有南北兩個空洞,洞室南北相連,東西貫通,南洞最大,高一米八,寬八米,縱深九米。夏天游覽至此,可納涼消暑。蛤蟆脊背由承德礫巖中的卵礫石組成。顆顆卵石,光滑細膩,構(gòu)成了凹凸別致的紋體。其背地勢比較平坦,大小可容納數(shù)十人。

    [名山奇峰]

  • 青蓮島

    位于如意洲北澄湖內(nèi),島上主體建筑為仿浙江嘉興煙雨樓而建的煙雨樓 ,是皇帝觀賞煙雨的地方。樓前有殿門,門殿兩側(cè)為半封閉式圍廊,廊壁設(shè)計錦窗。東側(cè)有方亭,清楊書屋和八角亭,西側(cè)有對山齋和假山。山頂有亭,山腰有洞。山上枝繁草盛,雖是假山卻富真趣。島面積為2,4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煙雨樓、青楊書屋、對山齋等,布局巧妙,姿態(tài)秀美,是山莊湖區(qū)游覽的勝境之一。

    [海島海岸]

  • 董存瑞烈士陵園大門

    陵園的平面布局為中軸對稱式,坐北面南依次為:大門、牌樓、董存瑞塑像、董存瑞紀(jì)念碑和董存瑞墓。大門中間橫額上是蕭克將軍為陵園題寫的園名“董存瑞烈士陵園”。牌樓兩側(cè)是董存瑞烈士碑亭和革命烈士碑亭,以及董存瑞烈士和革命烈士兩座紀(jì)念館。在亭、館間兩條對角線交點上,是翠柏簇擁的董存瑞烈士塑像。英雄身著軍裝,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藥包,右手緊握拉開的導(dǎo)火索,再現(xiàn)了董存瑞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陵園古墓]

  • 隆化茅荊壩

    茅荊壩位于兩省區(qū)(內(nèi)蒙古、河北?。┧钠炜h(喀喇沁旗、寧城縣、隆化縣、圍場縣)交界處。茅荊壩是赤峰地區(qū)通往承德北京的咽喉要道,古道險隘,在經(jīng)濟、交通、軍事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茅荊壩壩口,呈馬列鞍形地貌,堅硬的花崗巖形成較高的山峰,相對較軟的片麻巖,則易被侵蝕,形成隘口。地勢在海拔1300-1700米之間。

    [名山奇峰]

  • 澹泊敬誠殿

    在麗正門北,是避暑山莊正殿。此殿規(guī)模宏大,殿前有外、內(nèi)午門,朝房、樂亭,后有四知書屋、寢宮等 建筑。內(nèi)午門為清帝每年到承德木蘭圍場進行秋獵時舉行小型閱射之所,門上懸有康熙我御書“避暑山莊”四字匾額,東西兩壁是乾隆御制《閱射六韻》詩刻石。殿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乾隆十九(1754)全部用楠木改修,故又稱楠木殿。面闊7間,單檐卷棚歇山頂。

    [宮殿樓閣]

  • 翠云巖

    位于避暑山莊宿云巖北,倚山構(gòu)亭。因此處翠巒掩映,滿眼澄碧, 故乾隆題為“翠云巖”,定為“乾隆三十六景”第二十六景。亭后山崖上鐫有康熙手書“云巖”二字。乾隆對此處也非常喜歡,曾經(jīng)在這里揮毫賦詩數(shù)十首。

    [宮殿樓閣]

  • 春好軒

    春好軒在避暑山莊萬樹園東南。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為皇帝欣賞三春好景之處。三春是指軒內(nèi)遍植的秋海棠花,乾隆帝和嘉慶帝均曾賦詩詠景。近年春好軒修復(fù)。坐北向南,門殿3楹,內(nèi)為四合院;正殿面闊5間,進深3間,殿額為乾隆御題“花際霞峰”;東西配殿各3間,殿后一亭曰“巢翠”。庭內(nèi)古松參天,秋海棠馥芳香,沁人心脾。軒周嘉樹成蔭,朱梁碧瓦,景色宜人。

    [宮殿樓閣]

  • 錘峰落照

    位于避暑山莊南部松鶴清樾北山峰頂。是“康熙三十六景”第十二景。為一方亭。每當(dāng)夕陽西照,漫天紅紫。此時,東山的磬錘峰金碧輝煌,宏偉壯麗??滴?、乾隆、嘉慶曾在近黃昏時率文武百官及少數(shù)民族王公貴族,登亭舉行蒙古風(fēng)味的野宴,并觀看磬錘峰落日余下的雄奇俊秀的景象。

    [宮殿樓閣]

  • 城隍廟

    城皇廟位于承德市中心,西大街路北,距避暑山莊約1公里。這是一座典型的漢式寺廟,格局簡煉。一如隨意散落在江南某個小鎮(zhèn)的庵院廟堂,但是稍加留意便可看出這座寺廟的氣度與眾不同。首先廟前高懸的道幡說明這是一座道教寺廟,這在熱河街上可謂鳳毛麟角。遍布避暑山莊周圍的多為藏傳佛教寺廟,而修建這樣一座道教寺廟則是出于對漢族群眾宗教信仰的尊重,同時由乾隆欽定“熱河都城隍廟”似可說明古熱河在當(dāng)時社會的政治地位。

    [道教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