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歡迎,請登錄 傳真:0635-8336665 24H電話:0635-8681234
綜合 人氣
共7951條結(jié)果
  • 聚義廳

    聚義廳作為梁山好漢們聚會、議事、歡慶、出征、頒令的地方,為適應(yīng)事業(yè)規(guī)模,自然屢加改建,到宋江改聚義廳為忠義堂,這里一直是梁山事業(yè)蒸蒸日上、最后成為朝廷“攘外安內(nèi)”勁旅的策源地。隨著近千年的自然變遷,聚義廳自然已成為“陳跡”。到20世紀八十年代,國家決定對梁山作為歷史上農(nóng)民起義遺址進行修復時,聚義廳只留下模糊不清的基礎(chǔ)、院內(nèi)的旗桿窩和“宋江井”了。

    [歷史遺產(chǎn)]

  • 斷金亭

    斷金亭在梁山支脈狗頭山,西臨懸崖巨壑。是當年林沖為納晁蓋等七好漢入伙,火并白衣秀士王倫的地方?,F(xiàn)已修復斷金亭,并在亭下修建.斷金亭取 《 易經(jīng)》中“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之意。 當年林沖雪夜上梁山時,朱貴引見林沖,撐一葉小舟穿過金沙灘,看岸上兩邊都是合抱的大樹,半山里一座斷金亭子。四面水簾交卷,周圍花壓朱闌。萬朵芙蓉鋪綠水,千枝荷葉繞芳塘。華檐外陰陰柳影,鎖窗前細細松聲。江山秀氣滿亭臺,豪杰一群來聚會。后來,林沖為納晁蓋、吳用,阮氏三雄等七位好漢入伙,在此間火并了胸懷褊狹、嫉賢妨能的白衣秀士王倫,立晁蓋為梁山泊主。

    [歷史遺產(chǎn)]

  • 水泊梁山記

    《水泊梁山記》是著名書畫大師范曾2002年專為水泊梁山風景區(qū)撰寫。先生懷著對英雄故里的一腔深情,慷慨揮毫、步其先人范仲淹《岳陽樓記》韻,全文368字,描述了水泊梁山河岳闊峻、草木蕭森的雄奇景象。《水泊梁山記》大型摩崖石刻,通高7米、長14米,距地面10余米,單字最大55厘米見方,最小字30厘米見方,通篇368字占地近100平方米,氣勢恢弘、蔚為大觀,形成了南有《岳陽樓記》、北有《水泊梁山記》的文化格局。為旅游勝地水泊梁山再添景觀,現(xiàn)為水泊梁山風景區(qū)的主要景點之一。與梁山粗獷豪放的山體及周圍環(huán)境交融,深化了景區(qū)的水滸文化內(nèi)涵,成為進入梁山風景區(qū)山寨景區(qū)的標志性景觀,其所在廣場,亦成為在梁山舉行的與水滸、旅游有關(guān)的大型集會的場所之一。

    [名山奇峰]

  • 梁山

    梁山是《水滸》故事的淵源所在,以此名揚海內(nèi)、久負盛譽。原有大水泊。楹聯(lián)家陳志歲《題梁山》聯(lián)云:“滄浪自可追,撥塵聽去,八百里濤聲猶貫耳/義氣未應(yīng)泯,把卷翻來,幾多場劍影亦驚心?!绷荷娇h即因境內(nèi)名山而得。梁山縣位于山東省的泰安、濟寧、菏澤和河南省的濮陽四地市交界處,地處北緯35°36′36″- 35°58′59″與東經(jīng)115°51′37″一116°21′26″之間。境域南北長41千米,東西寬45千米,總面積964平方千米。 縣城在東南與西北和西南與東北方向的對稱中心處,距濟寧市65千米,距省會濟南市148千米。東北至泰安市130千米,東南至兗州市83千米,西南至菏澤市92千米,西北過黃河至臺前縣城 36 千米。

    [歷史遺產(chǎn)]

  • 李逵井

    李逵井位于原高唐縣衙大牢后院,本是一眼無名枯井,后《水滸傳》中說到李逵救柴進一節(jié)而得名。這還要從李逵大鬧高唐州說起。李逵怒殺殷天錫,柴進讓他回了梁山,自己卻被高唐知州高廉抓進大牢里。梁山英雄便趕來營救柴進。然而,一連數(shù)天,卻是大敗給高廉,李逵和戴宗請來公孫勝,才得以攻下高唐州,但監(jiān)牢內(nèi)只有柴家家眷,找不到柴進。后來才知是押獄禁子藺仁為了保護柴進,將柴進藏到了一個枯井內(nèi)。藺仁引梁山將士到了枯井邊,大家望見里面黑洞洞的,不知深淺,叫時,下面沒有人應(yīng)。這時,李逵過來,說“等我下去”。李逵坐筐里下到井底,將氣息奄奄的柴進救上去。這時,宋江他們只顧看柴進,忘記了再放筐下井,井內(nèi)李逵大聲呼叫,大家才想起,于是又將李逵從井內(nèi)拉上來。人們被李逵的這種大義凜然,為救他人置生死于度外的英雄氣概所感動,由此一段佳話,當?shù)匕傩毡阌H切地稱那口枯井為“李逵井”。

    [歷史遺產(chǎn)]

  • 柴府花園

    在魚丘湖東岸,撥撩著低垂的柳絲,沿著石鋪的曲徑,便尋到進入柴府的小橋。柴府建在這與湖東岸只有丈水相隔的一個長橢圓形的小島上,只有島東端這一小橋與湖岸相連接。過了小橋,便登上了陳橋禪讓帝位的后周皇帝柴世宗的子孫柴皇城的地盤。趙匡胤為報柴氏讓權(quán)之恩,敕賜柴氏誓書鐵券,使柴氏家族居有特殊地位,享有特別權(quán)利,受到特有保護。因柴氏家族確系后周皇帝嫡派子孫.故柴氏家人常言:“我們也是龍子龍孫?!?/p>

    [歷史遺產(chǎn)]

  • 臨清舍利塔

    臨清舍利塔位于臨清市先鋒路街道辦事處大橋村,城北衛(wèi)運河東岸,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通州的燃燈塔、杭州的六和塔、鎮(zhèn)江文峰塔并稱“運河四大名塔”。 臨清舍利塔并非為“舍利”而建,而是緣于風水。塔內(nèi)的石刻題記《遷移觀世音菩薩塔疏》、《修建觀世音菩薩塔疏》等,對該塔的修建緣由和經(jīng)過,留下了翔實的記述。

    [歷史遺產(chǎn)]

  • 臨清運河鈔關(guān)

    臨清運河鈔關(guān)始設(shè)于明宣德四年(1429),宣德十年(1435),臨清鈔關(guān)升為戶部榷稅分司,由戶部直控督理關(guān)稅,下設(shè)五處分關(guān),直控督理關(guān)稅。萬歷年間征收稅銀八萬三千余兩,多于京師崇文門稅關(guān),居全國八大鈔關(guān)之首,占全國稅收的四分之一。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運河漕運停止,鈔關(guān)署治遂廢。

    [歷史遺產(chǎn)]

  • 鰲頭磯

    鰲頭磯位于臨清市衛(wèi)運河分叉處。建于明嘉靖年間。明初,臨清治所由舊縣村遷至今市中區(qū)考棚街,周圍方圓數(shù)里稱為“中州”?!杜R清縣志》載,“在鰲背橋西南數(shù)十步中州東起處,砌以石,如鰲頭突出。筑觀音閣于其上,舊閘、新閘各二,分左右如鰲足,而廣濟橋尾其后”,明知州馬綸題曰“鰲頭磯”, 鰲頭磯之名由此而來。

    [歷史遺產(chǎn)]

  • 明清圣旨博物館

    山東省聊城市一處民間創(chuàng)辦的“明清圣旨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該館館藏明清時期的詔書、國書、誥封、敕封(通稱為圣旨)達132道之多,這次開館展出圣旨55道,并配以明清時期的科舉試卷、官場文書、字畫匾牌等2000多件文物。圣旨,是中國古代封建帝王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冊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諭外邦等一種專用的文書形式,亦是帝王權(quán)力的載體和象征。中國圣旨起源于商周時期,規(guī)制于秦漢,發(fā)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其內(nèi)容和制式體現(xiàn)了封建歷史王朝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與意志。

    [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