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歡迎,請登錄 傳真:0635-8336665 24H電話:0635-8681234

包公墓

全稱包孝肅公墓園,位于合肥市內包河南畔林區(qū),與包公祠緊緊相連。整座墓園面積1200平方米。包拯病逝與北宋嘉七年(1062年),次年由開封護喪歸葬在今合肥市東郊大興集。1973年建于此,1988年竣工。 園內遷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孫的遺骨。

線路分類: [博物館]

景點地點: 國內 安徽省 亳州市

本站推薦:

景點詳細介紹

 

包公墓

    全稱包孝肅公墓園,位于合肥市內包河南畔林區(qū),與包公祠緊緊相連。整座墓園面積1200平方米。包拯病逝與北宋嘉七年(1062年),次年由開封護喪歸葬在今合肥市東郊大興集。1973年建于此,1988年竣工。

    園內遷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孫的遺骨。包公曾言: “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故有“不肖子孫,不得入墓”的傳說。墓園由主墓區(qū)、附墓區(qū)和管理區(qū)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內安放有包拯墓志銘和2.4米長的金絲楠木棺,棺內安放包拯遺骨。北側是附墓區(qū),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個墓園莊重肅穆,寓包拯稟性峭直、剛毅之意。主要建筑上置有全國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劉海粟、啟功、溥杰等撰書的楹聯(lián)?!?/p>

     出包公祠東行不遠,即見河畔高地的綠樹叢中掩映著一片紅墻黑瓦的古建筑,那就是包拯及其夫人、子孫遺骨遷安重建的墓地——包公墓園。墓園外有神墻圍護,內有神道貫通。園區(qū)規(guī)模宏大,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建筑古樸典雅,滿園蒼松翠柏,地勢起落有致,與相距不遠的包公祠和相鄰的清風閣遙相輝映。

名稱由來

    北宋嘉祐七年春天(公元1062年),宋仁宗見包公年事已高,家中又無田產,曾下詔賞賜包公在廬州地界一片相當大的土地,以解決包公告老還鄉(xiāng)之后的生計。包公堅持不受,只要了廬州城郊的一段淤塞已久的護城河。包公請人清理葑草,挖盡淤泥,以利舟楫。并囑包家族人在護城河里植荷、養(yǎng)魚,以水域養(yǎng)殖的收入聊補家用。這段護城河從此被人們稱之為“包河”。

內部介紹

     如今的包河,是合肥的美麗港灣、園林景點。當你走進包河公園,會立刻感受到置身于另一番天地:北岸是一脈 錯落層林,那是依著城墻根的斜坡而自然形成的;南岸是一片密密的直插云天的水杉和常青的叢叢棕櫚;周圍河堤,綠柳隨著輕柔的碧波節(jié)拍而婆娑起舞;河面波光粼粼,映著藍天白云。河面,那高聳的玉帶橋連著兩大片草坪是對對情侶幽會的鵲橋。包河,處處景情相生,飄溢著溫馨的氛圍。

     包河美,美在它的整體意境;包河秀,秀在它那人文與自然的巧妙結合;包河雅,雅在它睡美人似的寧靜安詳;包河麗,麗在它那幽靜中的動感。包河,合肥城中一個靜靜的迷人的港灣。

今天的包河以它的自然秀色與肅穆美以及包公的美名,正迎待四方賓朋。

設計風格

     合肥包拯墓園格局別致,主副分明,方正嚴謹中富有變化。墓園的主體建筑和附屬建筑堂、亭、室、闕,均以宋 代二品官葬制設計,一磚一石一瓦完全符合宋代建筑質地與規(guī)格要求,保持宋代建筑風格。這里風景秀麗,坡緩崗平,林木蔥蘢,是鬧市中一塊難得的雅靜去處,人文景觀與園林藝術集于一隅,引人入勝。

整座墓園四周還有院墻圍護,園內各處皆有神道貫通,建筑群落隨形就勢,滿園蒼松翠柏,芳草如茵,古樸幽靜。不少建筑上還有全國百余位當代書法名家書寫的匾額、楹聯(lián)裝點,更增添了墓園的歷史氛圍和文化底蘊。


結構構成

    包拯墓園由主墓區(qū)、碑廊、附墓區(qū)、地下墓室和管理區(qū)等組成。

    穿過墓園大門,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型照壁。照壁高4.2米,寬10.2米,上刻有“包孝肅公墓園”六個蒼勁有力的楷書大字,系著名書法家方紹武書寫。其功能是石闕前的屏障,起隱蔽作用,同時也起到裝飾性作用。這方照壁是安徽省目前最大的照壁,其構造完全是按宋代《營造法式》建造而成。

    照壁的后面是“子母雙石闕”。闕是古代宮殿、祠廟和陵墓肅穆處所的外部建筑,通常左右各一,也有在大闕旁建一小闕的稱“子母雙石闕”。

    中國建闕的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時代,初為城門,城墻到此而缺以作為門,所以稱城闕。墓門建闕約始于西漢。中國的古闕雖然很多,但大都殘缺不全。像包公墓園之內的“子母雙石闕”,只有這一座。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子母雙石闕”的母闕高6.4米,子闕高4.5米。

    神道右邊立有“龜趺螭首神道碑”。碑上撰寫著包拯生平事跡,內容與墓志銘的內容基本相近。“龜趺螭首神道碑”豎立在之上,其實,是神道碑下的石座,民間習慣將它雕成似龜?shù)膭游镄螤?,是取其力大能負重的意思?/p>

    穿過神門,一條筆直的“神道”直達包拯墓冢。神道右旁立有石柱,名叫“望柱”,又稱“華表”、“和表”、“桓表”和“誹謗之木”,相傳立柱之習原是堯舜時豎立于交通要道的木牌,讓人在上面寫諫言之用的。后來,秦始皇定“誹謗”為罪,加上木頭容易腐爛,就改用石柱,并在上面刻上多種形狀和花紋,并逐漸演變成設在橋梁、宮殿、城垣或陵墓等前作為標志和裝飾用的大柱。設在陵墓前的大柱又稱為“墓表”,一般常見的均為石造,柱身雕有蟠龍紋飾,上為云板、蹲獸。包拯墓園的這根望柱,北宋時期二品官就是位應享受的待遇,柱呈八楞形,高3.6米,柱身刻有纏枝牡丹,柱的上端是壽桃型光焰。

    神道兩旁各有石羊、石虎、石人一對,組成墓前石刻群,名為“石像生”。墓前石刻群既是一個朝代的藝術型制,又表現(xiàn)了一個朝代的政體特征。包拯墓前的石刻群是按照北宋陵寢墓前石刻型制刻制的,其數(shù)量、品種則沿用唐制,顯示墓主是三品以上官員。

    登上幾級石階,迎面是包拯的享堂。享堂是包公墓園的重要建筑,專供祭祀活動之用。享堂正門兩側的抱柱上有一楹聯(lián)。上聯(lián)為:“正氣懾王侯,鍘惡除奸傳萬世”;下聯(lián)為:“遺風昭日月,蜀山淝水慶重光”。聯(lián)中的“蜀山”指合肥市西郊風景秀麗的大蜀山,“淝水”指穿城而過的淝河。作者從“正氣”和“遺風”兩個方面頌揚包拯的政績和品德。一個“懾”字,寫出了包拯的明察善斷,執(zhí)法如山及對王侯的威懾作用;一個“慶”字,點出了人民因懷念包拯而建墓園的欣慰之情,希望包拯的“遺風”得以發(fā)揚光大。

    享堂正門前的一副楹聯(lián)為安徽省已故著名學者吳孟復先生所撰。上寫:“廉吏可為來者是式,故鄉(xiāng)更美公乎其歸”。上聯(lián)“廉吏可為”是用典。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有個名為孫叔敖的令尹,他輔助楚王稱雄,政績卓著,贏得楚國百姓的贊頌。他死后沒有給他的后人留下什么財富,致使他的后人過著貧窮困苦的生活,被史籍稱為天下第一清官。而和孫敖叔同時期的一些贓官、貪官,他們死后卻給自己的后人留下了大筆財產,使他們繼續(xù)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兩者之間,對照鮮明,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因而社會輿論感嘆道:“廉吏不可為”。作者在此反其意而用之:包拯名傳后世,光耀史冊,所以“廉吏可為”,“來者是式”意思是后來人應當以包拯為楷模。下聯(lián)意思是包拯逝世900余年了,他的故鄉(xiāng)合肥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一座現(xiàn)代新興城市,所以說“故鄉(xiāng)更美”,遠非宋代所能比。包拯病逝外鄉(xiāng),歸葬故里,“公乎其歸”既表現(xiàn)包拯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也表現(xiàn)故鄉(xiāng)人民對包拯的深情。

    享堂飛檐翹角,灰瓦彤柱,高約10米,是一座木結構九脊五開間的宋代建筑風格的殿宇。殿內,20樽鑿花文飾的柱基上,聳立著20根丹紅國漆大柱,撐起椽梁昂枋,使大殿顯得氣宇軒昂,宏偉壯觀。享堂中央高支神龕,放置著包拯神位,神位前的供桌上設有香臺,供瞻仰、祭祀者進香叩拜。神龕上方懸匾三塊。中間的匾額上寫的是“為政者師”,系清代江蘇王均撰寫,著名書法家劉炳森所書。左側為“正氣凜然”,為著名書畫家劉海粟題寫。右側為“清正廉明”,是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題寫。

    享堂神龕兩端的巨柱上懸一長聯(lián)。上聯(lián)為:“十五卷讜論排閶,江河不廢仰止高山,正道自千秋,宇宙聲名尊孝肅”;下聯(lián)是:“九百年明德在世,人物凜然長留生氣,凌云應一笑,歲時鄉(xiāng)國薦芳馨”。 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全聯(lián)上寫“論”,下寫“德”,對包拯的一生,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包公墓之謎

    鞏縣包公墓修于何時,很難考證?,F(xiàn)存關于此墓最早的記錄是明朝嘉靖年間的縣志,從中可知修建的時間不晚于明代中葉。元、明兩代史籍對此均無說明。既然如此,為什么要修這座墓,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墓里面究竟埋葬著什么,等等,也就無從得知了。包公為什么有兩座墓,已成為“千古之謎”;而合肥包公墓地出土的材料同時又給歷史學家們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成為“謎中謎”。比如,在墓地中軸線的西南部,有一較大的封土堆,高約4 米,底徑10 米,整個外形略大于包拯夫婦遷葬墓。從這個封土堆的地表再往下深挖3 米,都是一色的生土,可知這個土堆是典型的“疑冢”。包公墓為什么設此“疑冢”?它是什么時代修建的?實在耐人尋味。

包公簡介

    包拯,字希仁,廬州人(今安徽 合肥),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九九九年),卒于宋仁宗嘉祜七年(公元一O六二年),享年六十四歲,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 包拯少年家貧,二十八歲取進士,歷任知縣、知府、監(jiān)察御史、轉運使、天章閣待制、龍圖閣大學士知開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樞密副使等職,并出使過契丹,死后謚號為"孝肅"。 包拯是我國北宋時期頗有名望的官吏,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在普通人心目中他是清官的代表,百姓稱之為"包青天"。他的政績和特點主要可歸納為:執(zhí)法嚴明、鐵面無私、關心民苦、為民清命、努力改革、興利除弊、嚴懲貪污、廉潔清正。包拯的所作所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從根本上說是從維護和強化北宋王朝的長治久安出發(fā),企圖用抑制和相對減輕剝削的方法來緩和階級矛盾,鞏固其統(tǒng)治的。但他的某些主張和作法,在當時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 有關包公的故事和傳說自我國宋、元以后,就在民間流傳開來,直至形成現(xiàn)在這樣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形象的包公,深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敬仰和愛戴。

相關歷史

    包公1062年病逝,1063年葬于合肥大興集。從此包公墓一直是合肥城最著名的人文景觀,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受到歷代王朝和人民群眾的精心保護。

包公去世以后,皇上念他的功勛,照顧他的子女在朝為官,后來又賜了一位“恩生”,負責管理管理包公祠、包公墓和有關文物、文史資料,接待來訪客人。“恩生”是世襲的,本人臨終前,一定要按照立嫡、立長、立賢的原則確定好繼承人。他是一族之長,大家都聽他的。過去的“恩生”都住在香花墩上包公祠的旁邊,便于打掃包公祠。包公祠那時叫孝肅祠。包家的人叫香花墩為包墩。包墩是包家的圣地,說是從包墩遷出去的,都是包家的子孫后代,包公子孫沒有不知道包墩的。最后一代“恩生”是包公的35世孫包先海。解放后,包公祠由公家管理,包公畫像仍保存在他那里。

    墓旁有祭田數(shù)畝,“世奉免征”,由世襲的守冢戶耕種。守冢戶平時管理墓地,禁止牛羊放牧,游客來時供應茶水。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清明時節(jié),包公子孫掃墓,供應午餐兩桌,雞、鴨、魚、肉八大盤,另加白酒和掛面,即當租課。

    從北宋開始,每年春秋二季,都由廬州府學的校長和合肥的縣長率領師生前往祭掃包公墓,由于這項活動,集德育、智育、體育于一體,深受師生們的喜愛,便形成了一種慣例,經久不衰。即使發(fā)生元、明、清的多次改朝換代,這項活動也沿襲未改。

     當然,其間包公墓也遭到幾次破壞。包公誕辰200周年時,南宋官員重修包公墓,寫了一篇《重修孝肅包公墓記》,記載了包公墓遭受的最嚴重的一次兵火之禍。1129年金兵占領廬州,所到之處對遼、宋貴族墓大肆發(fā)掘,摧毀他們的統(tǒng)治權威,掠奪墓中財寶。包公墓被金兵從上方掀開,墓中貴重物品被洗劫一空。

  

山東·江北水城 運河故都·聊城 www.hg2373.com

聊城旅游 聊城旅行社 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旅游 江北水城旅行社 聊城景點 聊城特產 聊城導游 聊城機票 聊城酒店 聊城租車 聊城會議 聊城特價機票 聊城特惠酒店 聊城高級導游 全國優(yōu)秀導游員 聊城旅游網 江北水城旅游網 聊城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實踐基地 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