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壺口瀑布地質公園以黃河為軸心,地跨山西和陜西兩省。河東有呂梁山,河西為黃龍山。黃河壺口瀑布是黃河河道上第一大瀑布。它飛流直瀉,巨浪滔天,氣吞山河,濤聲震天,兩岸殘崖峭壁,蔚為天下奇觀。瀑布上游黃河水面寬300米,在不到500米長距離內(nèi),被壓縮到20-30米的寬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注而瀉、造成”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
線路分類: [主題公園]
景點地點: 國內(nèi) 陜西省 延安市
本站推薦: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地質公園以黃河為軸心,地跨山西和陜西兩省。河東有呂梁山,河西為黃龍山。
公園簡介
這里山勢雄峙,氣勢浩大,黃河河道 舒展蜿蜒。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其東西兩側的界線即由河道中心線向兩側分別擴展約1.5公里。它以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為主要地質遺跡。
黃河壺口瀑布是黃河河道上第一大瀑布。它飛流直瀉,巨浪滔天,氣吞山河,濤聲震天,兩岸殘崖峭壁,蔚為天下奇觀。瀑布上游黃河水面寬300米,在不到500米長距離內(nèi),被壓縮到20-30米的寬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注而瀉、造成”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排山倒海般的瀑布沖擊巖石發(fā)出“谷澗響雷”的轟鳴;巨濤激起數(shù)十米高的浪花,遠看成“水里冒煙”的景觀,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陽光下引導出“彩虹通天”的美景。瀑布左下方有流水侵蝕出地下石廊可仰望瀑布“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麗景色。
方位范圍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位于秦晉狹谷南端壺口瀑布主景區(qū)內(nèi)。具體地理坐標為:北緯N36°4'12"-36°9'37",東經(jīng)E110°21'53"--110°23'53",南至縣川口,北至龍王,以黃河為軸心向東西各延伸1.5KM,總面積為30KM2,主要地質遺跡面積為10KM2。
景觀價值
1、壺口瀑布地質遺跡的典型性:其特有的侵蝕型、潛伏式黃色瀑布屬世界罕見,公園內(nèi)地質遺跡類型齊全,遺跡清晰,規(guī)模大,具有很強的典型性、科學性和觀賞性及國際對比意義。
2、稀有性:壺口瀑布地質遺跡屬世界上唯一的特殊地質遺跡,大狹谷中的谷中谷遺跡,其成因十分特殊,在國內(nèi)外均屬少有的遺跡。
3、自然性:園內(nèi)地質遺跡保存完好,基本保持自然狀態(tài),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極少受到人為破壞。
4、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
園內(nèi)各種地質遺跡現(xiàn)象豐富多彩,保存完善,系統(tǒng)而完整地反映了黃河壺口瀑布生布、演化的完整過程。
5、優(yōu)美性:壺口地質遺跡的形、聲、色、光,給人以強烈的美的感受,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
6、面積適宜性:地質公園規(guī)劃面積301cm2,保護區(qū)面積10km2,足以有效地保護區(qū)內(nèi)的地質遺跡,保護與利用相依相存,有利于園區(qū)內(nèi)的合理開發(fā)和利用。
7、科學價值:壺口葉質遺跡在地學和生態(tài)學等方面,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利用潛力大,可以建立壺口科學研究中心和地質博物館,對研究黃河發(fā)育史、黃土生成、演化等問題,具有重要的科學理論價值,還可成為青少年進行地質科普教育的實地保壘。
8、經(jīng)濟和社會價值:通過對地質遺跡資源的利用,旅游產(chǎn)業(yè)的開發(fā),對青少年教育等,可產(chǎn)生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地質遺跡
1、瀑布:主瀑一處,即壺口瀑布,側瀑兩處,在豐水期尤為壯觀,河各支流水系瀑布共有32處,有些溝中甚至形成8級之多,落差為2-4米。
2、渦穴:分布較廣,經(jīng)后期剝蝕、殘留的群體在景區(qū)約有30多處,高程從海拔450米到500米。
3、沖蝕凹槽(沖蝕線理),河床基巖受激流沖蝕形成的波狀凹槽,多存在瀑布發(fā)育地段,保留完好的有7處。
4、河心島:在水流作用下,沿節(jié)理面使較硬的巖塊肢解式溝通呈島狀分布,較明顯的有兩處,即孟門山離堆山。
5、侵蝕臺地:分布于峽谷的兩側,西岸較狹窄東岸較寬廣、平坦。
6、谷中谷:又稱龍槽,約5公里長,北起瀑布,南至孟門山。
7、側蝕洞穴:在河槽巖壁兩側出現(xiàn)的凹槽不規(guī)則狀洞穴,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約有5處。
8、懸谷:在黃河兩側的某些支流谷口,由于節(jié)理或斷層面橫切谷口而形成懸在巖層壁面上的谷口有33處。
9、節(jié)理群:節(jié)理群發(fā)育普遍,成群分布,較典型的約有20多處。
10、動植物化石遺跡:散布多處,集中連片的古生物二趾獸化石群一處。
地質成因
“十里龍槽”是瀑布向源侵蝕切割的結果,全長4200米,寬30-50米,兩側中生界砂巖高15-20米。是全黃河最狹窄處。在河道約束下,河水奔騰咆哮,濁浪翻滾回旋,氣勢磅礴。瀑布上下基巖上,到處可見水流沖蝕槽及大大小小流水攜帶砂礫的掏蝕圓形坑,這便是著名的“石窩寶鏡”:強烈的河流旁切作用,將原來岸邊山體硬切成河心島,上方的孟島,下方的葫蘆島。“孟門夜月”之景便是月圓之夜,看天上河中兩月相映“月照浪花浮”之夜景。
壺口瀑布的形成與當?shù)氐牡貙?、構造、氣候、水文等自然地理因素條件有關。壺口一帶出露的基巖主要是三疊系紙坊組(群)(距今約2億年左右),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上部為紫紅色、紫灰色和灰綠色細砂巖與泥質巖類互層,下部為厚層砂巖、薄層砂巖、泥巖類巖石,頁巖比較發(fā)育,因而河谷中的巖層軟硬交替,使流水的侵蝕作用得以加劇。
壺口瀑布形成的最主要是由于印支運動(始于距今約2億3千萬年)作用結果形成的兩組節(jié)理,一組為基本順河水流向發(fā)育(北北東,走向為15o);另一組為跨河發(fā)育的(北東東,70-80o走向)。此外,沿這兩組節(jié)理在瀑布的孕育段、形成段及消亡段也出現(xiàn)過一些斷層。由于在壺口及其孟門山以南地層傾角很小,節(jié)理發(fā)育,斷層偶見,地層又相當水平,所以,易于被構造作用切割的支離破碎。所以說,壺口瀑布的形成是節(jié)理斷層發(fā)育和河水的強烈切割下蝕兩大因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