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歡迎,請登錄 傳真:0635-8336665 24H電話:0635-8681234

復活節(jié)島

復活節(jié)島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島嶼,當?shù)氐恼Z言稱拉帕努伊島,位于智利以西外海3000公里以外。復活節(jié)島是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島嶼之一,離其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凱恩群島也有兩千多公里距離。

線路分類: [海島海岸]

景點地點: 國際 南美 智利

本站推薦:

景點詳細介紹

 
    復活節(jié)島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島嶼,當?shù)氐恼Z言稱拉帕努伊島,位于智利以西外海3000公里以外。復活節(jié)島是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島嶼之一,離其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凱恩群島也有兩千多公里距離。該島形狀近似呈一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組成,與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并為智利在南太平洋的兩個屬地。復活節(jié)島以數(shù)百尊充滿神秘的巨型石像聞名于世。

基本信息

  智利在東太平洋的屬島,是波利尼西亞群島中最東端的島嶼。以其巨大的石雕像馳名于世。該島孤懸于海上,西距皮特肯島(Pitcairn Island)1,900公里(1,200哩),東距智利西岸3,540公里(2,200哩)。島長23公里(14哩),寬11公里(7哩),呈三角形,面積163平方公里(63平方哩);其最高點特雷瓦卡山(Mount Terevaka)海拔600公尺(1,969呎)。

  該島最早的居民稱之為“拉伯努伊島”(Rapa Nui)或“赫布亞島”(Te Pito te Henua,意即“世界之臍”)。最早登上該島的歐洲人是荷蘭人,他們?yōu)樵搷u取名“帕賽蘭”(Paaseiland,意即“復活島”,以紀念他們到達的日子。島上居民混雜,以玻里尼西亞裔為主;幾乎全居住在有屏障的西海岸的安加羅阿(Hanga Roa)村莊中。人口3,304(2002)。

名稱由來

  1722年4月5日,荷蘭海軍上將、荷蘭西印度公司探險家雅各布•羅格文(Jakob Roggeven)率領的一支艦隊發(fā)現(xiàn)了這個位于南太平洋中的小島。羅格文在航海圖上用墨筆記下了這個島的位置,由于發(fā)現(xiàn)該島這一天正好是基督教的復活節(jié),他在旁邊記下“復活節(jié)島”,從此“復活節(jié)島”之名為世人所知。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1774年,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再次找到該島。1914年開始對復活節(jié)島進行相關的考察和研究活動。但是當今的人類學界多根據(jù)當?shù)氐恼Z言稱此島為拉帕努伊島(Rapa Nui),這是1860年代來自大溪地的波利尼西亞勞工對它的稱呼。

  所有關于復活節(jié)島的發(fā)現(xiàn)史,都記載了荷蘭西印度公司的一支由3艘航船組成的太平洋探險隊,在1722年率先訪問了這座小島。由荷蘭海軍上將雅各布•羅格文率領的船隊是在繞過南美南端的合恩角,于1722年4月22日這天發(fā)現(xiàn)這個奇異的小島的。由于這天是“基督教復活節(jié)的第一天”,羅格文把它命名為復活節(jié)島,意思是“我主復活了的土地”。

  但是這個島上的原始居民對自己的故鄉(xiāng)卻另有稱呼,他們稱之為“吉•比依奧•吉•赫努阿”,即“世界中心”的意思,而波利尼亞人以及太平洋諸島的土著居民稱它為“拉帕一努依”(RaPa Nui),這個名稱更令人費解,也頗含神秘色彩,因為直譯過來就是“地球的肚臍”。歷史變遷

  現(xiàn)島上居民約2000人,都屬波利尼西亞人種,在西方人未到這個島上之前,這里還處于人類的石器時代,他們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因為島上都是石塊,不長農(nóng)作物,只能種些易生長的甘薯。島民原來都靠捕魚,少數(shù)種甘薯為生,現(xiàn)在大多從事旅游服務業(yè)。島上的土著波利尼西亞人,稱這個小島是“世界的中心”。

  這個島的首先發(fā)現(xiàn)者,是英國航海家愛德華•戴維斯,當他在1686年第一次登上這個小島時,發(fā)現(xiàn)這里一片荒涼,但有許多巨大的石像豎在那里,戴維斯感到十分驚奇,于是他把這個島稱為“悲慘與奇怪的土地”。

    1805年起,西方殖民者開始到島上抓拉帕努伊人當奴隸。起初還只是偶爾為之,1862年,秘魯海盜乘八艘船只而來,抓走了一千多名拉帕努伊人,男性拉帕努伊人幾乎被一網(wǎng)打盡,這些人被運到秘魯,賣給了當?shù)嘏`主。在國際輿論的譴責下,秘魯政府不得不命令奴隸販子將這些拉帕努伊人放回,但這批拉帕努伊人已死得只剩下100人左右了,在返回復活節(jié)島的途中,又染上了天花,在旅途中紛紛病死,只有15人回到家鄉(xiāng)。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這15人也把天花帶到了復活節(jié)島。傳說中的創(chuàng)始酋長霍圖•瑪圖阿(Hotu Matu'a)的最后一批后裔死去了,所有的酋長、祭司也都死去了。島上居民只剩下了數(shù)百人。

  第二年法國傳教士踏上復活節(jié)島,輕而易舉地就把災難中的拉帕努伊人都改造成了基督徒,同時也徹底地消滅了島上的文化。他們下令燒毀所有刻有朗格朗格的木板?,F(xiàn)在幸存的25塊朗格朗格板是拉帕努伊人偷偷藏下來的。

  在19世紀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紛紛搬到塔希提島,到1877年,島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1888年也是復活節(jié)這一天,智利政府宣布吞并復活節(jié)島,將島上大部分土地租給牧羊公司,一直持續(xù)到1953年,牧羊使島上土地更加貧瘠。今天的島上人口上升到2千多人,但只有5%的學齡兒童講拉帕努伊語。

  在復活島登陸的第一個歐洲人是荷蘭商船隊長洛加文(Jacob Roggeneen),他在1722年在該島逗留了一天。他和他的船員發(fā)現(xiàn)島上有居民,據(jù)他們說這些居民有著各種各樣的體型,他們對升起的太陽匍伏在地,用火來崇拜巨大石像。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其中有些人,據(jù)說是白人,把耳垂穿洞垂掛飾物,使之垂至肩上,這顯然是非玻里尼西亞人的習俗。

  西班牙駐秘魯總督派出的一支遠征隊于1770年再次發(fā)現(xiàn)該島。他們估計島上居民約3,000人。在英國航海家科克(James Cook)上校于1774年到達該島之前,看來島上已發(fā)生了一場內戰(zhàn)。英國人發(fā)現(xiàn)了慘遭殺戮、貧困不堪的玻里尼西亞居民,男人只有600~700人,女人不足30人。他們還看到巨大石像不再是崇拜對象,多數(shù)已被推倒。1786年法國航海家拉佩魯茲伯爵(Jean-Francois de Galaup,Count de La Perouse)到達該島,發(fā)現(xiàn)島上有約2,000人,他企圖引入家畜,未成功。自1792年以後,一些帆船,包括捕鯨船,訪問該島。至1860年,人口為3,000人左右。1862年來自秘魯?shù)呐`販子曾在島上大肆擄掠,後天花流行,人口至1877年減至111人。19世紀末人口再度增加。1864年法國天主教司鐸耶烏勞德(Eugene Eyraud)來到此島,為在島上第一個定居的外國人;至1868年,居民信奉基督教。1870年來自塔西提島的移民開始養(yǎng)羊。1888年該島并入智利版圖,智利幾乎租賃了全部土地以養(yǎng)羊。1954年智利海軍當局接管養(yǎng)羊的牧場。1965年智利政府指派一位文職總督,島民成為智利正式公民。僅30年間,復活島民完全適應了大陸的文化標準,但并未忘記尊重他們自己的祖先及祖先們的工藝和習俗。每年2月,男女老少均參加競技活動,重溫該島以往的藝術及習俗,包括:雕刻、敲擊、編蘆葦船,以及傳統(tǒng)的歌舞。


地理位置

  復活節(jié)島位于東南太平洋上,在南緯27度和西經(jīng)109°交會點附近,面積約117平方公里,現(xiàn)屬智利共和國的瓦爾帕萊索地區(qū)。它離南美大陸智利約3000公里,離太平洋上其它島嶼距離也很遠,所以它是東南太平洋上一個孤零零的小島。復活節(jié)島是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島嶼之一,離其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開恩群島也有2,075 公里距離。該島形狀近似呈一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組成。

地形特征

  這個多丘陵的小島不是下陷陸塊的一部分,而是由海底升起的一些火山形成的典型的海洋中的高島。主要由凝灰?guī)r(由堅實的火山碎片形成的一種多孔巖石)及其熔巖流構成的3座死火山使該島呈特有的三角形。境內散布著一些寄生的凝灰?guī)r火山口和火山錐(即在最早的火山口堵塞後,在火山側面或附近形成的火山口和火山錐),其他地區(qū)則有許多遭侵蝕的熔巖區(qū),區(qū)內遍布黑曜巖。無石的表面土壤瘠??;適於大面積耕作的地方主要分布在西南的安加羅阿和馬塔韋里(Mataveri)地區(qū)、巴伊烏(Vaihu)、拉努•拉拉庫(Rano Raraku)火山西南的平原和該島東角的史前已開墾的波伊克(Poike)半島。依靠拉努•科(Rano Kao)、拉努•拉拉庫和拉努•阿羅伊(Rano Aroi)等火山的部分由沼澤覆蓋的火山口湖積蓄雨水。由拉努•阿羅伊火山湖供水的一條時斷時續(xù)的小河自特雷瓦卡山坡上流下,注入能滲水的土壤。約914公尺(3,000呎)寬的拉努•科火山很深的火山口湖供水給安加羅阿送水。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海岸由松軟的、受侵蝕的灰色峭壁形成,垂直陡降約152~305公尺(500~1,000呎);一些長條的低矮堅硬和崎嶇不平的熔巖結構時而截斷峭壁。缺乏天然港口,但在西岸的安加羅阿,南岸的維納普(Vinapu)及奧圖伊蒂(Hotu-Iti),阿納克納(Anakena)附近的海上,以及北岸的拉佩魯茲灣(Bahia la Perouse)都有錨泊地,海岸附近有一些小島,主要的小島有莫圖努伊(Motu-Nui)島、莫圖伊蒂(Motu-Iti)環(huán)礁和西南海角附近的莫圖考考(Motu-Kaokao,當?shù)伉B神的形象)。唯一真正沙灘在阿納克納,其他多數(shù)沙灘均為砂礫。有許多山洞。

  島上聳立多座火山丘,最高點海拔601米。地面崎嶇不平,覆蓋深厚凝灰?guī)r。島上的地貌大多是平滑的小山丘、草原和火山。島上的海灘上多是巖石,懸崖峭壁遍地都是,海灣上沒有人看守。島上只有三個海灘,沙子非常干凈。

  東北部高出,面對著波利尼西亞小島群。西南部地勢平緩,與智利西海岸相距3700公里,遙遙相對。三角形的每個角上各有一座火山。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左邊角上是拉諾考火山。右邊是拉諾拉拉科火山,這座火山的斜坡上有島上最大的巨型石像群。北方角上是拉諾阿魯火山,它與特雷瓦卡山相鄰。

氣候環(huán)境

  熱帶海洋性氣候,地表無溪流,以火口湖水為飲用水源,拉諾卡奧火口湖直徑1.6千米。氣候溫濕,年平均氣溫22℃,全年下雨,年降水量1300毫米。雨量最大的月份是五月份,降雨量達到1590毫米。大雨并不能改變島上人民的生活方式,但是漁業(yè)和農(nóng)業(yè)卻受到月亮和風的影響。

  氣候屬亞熱帶類型,即陽光充足且干燥。1~3月最熱,平均溫度23℃(73℉);6~8月最涼爽,平均溫度18℃(64℉)。年平均降水量為1,250公釐(49吋)左右,但每年的變化很大。9月最干燥,6、7月降雨最多,與南方的冬季鋒面通過時間一致。6月和8月吹的風無規(guī)律,其他時候主要是來自東部和東南部的信風。從9月到翌年3月秘魯洋流(亦稱洪堡洋流)流經(jīng)該島,平均水溫約21℃(70℉)。


島上居民

  島上居民是源自馬克薩斯(Marguesas)種族的一個玻里尼西亞族亞群最東面的移民。原始的拉伯努伊詞匯已經(jīng)失傳,在傳教士於1864年向遭到屠殺的居民引入大溪地方言之前,只有一些混雜的玻里尼西亞字和非玻里尼西亞字的記載。現(xiàn)在通行西班牙語。按傳統(tǒng)島上居民自認是兩個種族的後裔︰長耳族和短耳族。通婚是常見的。近年來越來越多外國血統(tǒng)的人流入。

主要資源

  復活節(jié)島是一個草原,沒有任何高于3米的樹木。植被以灌木、草叢為主。植物學家在島上只發(fā)現(xiàn)了47種土生土長的高等植物,大部分是草本、蕨類,只有四種矮小的灌木。

  本地的動植物十分貧乏。對花粉沉積物的分析表明,在本地人墾居時發(fā)生大火以前,島上有樹木和灌木,其中包括大智利棕櫚樹(Jubaea spectabilis)。目前只有31種開花的野生樹木,14種蕨類植物和14種蘚類植物。貧瘠土地上長有草和小的蕨類植物,而布滿沼澤的火山口湖則被兩種進口的美國植物密密覆蓋︰托托拉蘆叢(一種重要的建筑材料),和有尖的蓼屬植物Polygonum acuminatum,它是一種藥用植物。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在歐洲人來到以前,也引進了一些栽培的植物,部分來自美洲,部分來自玻里尼西亞;其中主要品種是甘薯,在種植園中廣泛種植,為居民主要食糧。最早輸入的品種有葫蘆、甘蔗、香蕉、芋頭、薯蕷和兩種有用的樹木︰亞洲的紙桑,樹皮可用於制布;美國的Triumfetta semitriloba,樹皮可制繩。

動物

  野生動物中,除了外來的老鼠和一種小蜥蜴可能是本土的,沒有任何一種大過昆蟲。它甚至沒有本土的蝙蝠和陸地鳥類。至于家養(yǎng)動物,則只有雞。

  海島孤立的環(huán)境使動物有很大的局限性,脊椎動物只有魚類,或具有長途飛行能力的海鳥。此外還有蜘蛛、昆蟲、蚯蚓、蝸牛、蜈蚣等。1866年傳教士引入綿羊、馬、牛、豬等牲畜。穴居于荒野山洞的大量野貓不清楚是怎樣傳入的。

  在有人類之前,僅有的脊椎動物是魚類或可長途飛翔的海鳥。陸地上的動物則只有很少幾個種的等足類動物(甲殼綱的一目)、蜘蛛、昆蟲、蚯蚓、蝸牛和百腳蟲。近代又出現(xiàn)了大量的蒼蠅、大蟑螂和一種小蝎。當?shù)乜墒秤玫牟@锬嵛鱽喪笠葬岜惠^大的歐洲鼠取代。1864年來該島安身的傳教士引入綿羊、馬、牛和豬。1870年外國牧場主開始經(jīng)營商業(yè)性牧場飼養(yǎng)後,在大約100年的時期中,綿羊特別多。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在1980年代中期,綿羊飼養(yǎng)告一段落,但牛的飼養(yǎng)業(yè)繁榮了。自1880年以來,野生動物中又增加了智利鶉雞、鵪鶉和一種小鷹。海龜和海豹現(xiàn)在是珍稀動物,海岸周圍有龍蝦和各種沿海的和深海的魚類。

科學研究

  這個孤零零的東南太平洋上的小島,現(xiàn)在已引起世界許多人對它的興趣和關注。從發(fā)現(xiàn)這個小島起,許多問題便成了人們議論、關心,但又是解不開的謎,科學家們對它進行了長期的研究,都得不出一個科學的一致的解釋。復活節(jié)島被世界上許多人稱為“神秘之島”,關于它的許多疑問,又被世人說成是“復活節(jié)島之謎”。

  1722年羅格文將軍帶領一幫人登到島上時,發(fā)現(xiàn)島上聳立著許多石雕人像,它們背靠大海,面對陸地,排列在海島的岸邊上。每個石像形態(tài)不同,大小也不一樣。當時,羅格文對自己看到的一切感到非常驚訝。此后在1770年,西班牙的航海家岡薩雷斯到了這個島上,1774年,英國的航海測量家?guī)炜嗽俅蔚竭_這里,他們對島上看到的一切,都感到非常驚奇。

考古發(fā)現(xiàn)

  復活節(jié)島以其巨大石雕像而著名,島上有約600座以上的大石雕像,以及大石臺(ahu,石堆)遺跡,其朝陸地方向有露天庭院,某些庭院建筑巧妙。1886、1914和1934年進行考古調查;1955年開始考古發(fā)掘工作。結果認為島上存在3個明顯的文化期。早期有在塔海(Tahai)、維納普和阿納克納的大石臺,碳定年法測定約在西元700~800年??瓶松闲Y澷p最早的兩個大石臺,并加以描述;阿納克納石臺的墻在1987年挖掘出以前,一直埋在地下。從阿納克納發(fā)掘工作中發(fā)現(xiàn)多種石雕像是在早期雕刻的,其中有一種較小的中期胸像原型,與中期胸像的主要差異是圓頭和粗壯的身軀。另一種型式是一尊寫實主義雕像,表現(xiàn)跪著的全身人像,臀部坐在足跟上,雙手放在膝上,有一個雕像裸露著肋骨,具備著南美洲蒂瓦納庫(Tiwanaku)的前印加人時期紀念物的各種特點。在中期(1050?~1680),有意毀壞和丟棄石雕像,所有大石臺全部重建,沒有考慮太陽方位,也沒有考慮石塊結構的尺碼。似乎唯一愿望就是能夠有牢固石臺,可以支撐更高更大的胸像,即中期典型的“莫埃”(moai)。

  中期在大石臺內建造了墓室。石雕像的體積越來越大,后來達到驚人的程度;細而高的胸像的細長頭部上有用紅色凝灰?guī)r制作的很大的圓柱形“普高”(pukao,意為頭飾)。中期石像的高度大多在3~6公尺(10~20呎)左右,但立在石臺上的最大石像約10公尺(32呎)高,由重約74,500公斤(82噸)的一塊石頭雕成,其頂上的“普高”約有11噸重?,F(xiàn)今仍然矗立的最大石雕像部分埋在石場下面很深的淤泥中,約11公尺(37呎)高。未完成的最大石雕像約21公尺(68呎)高,背部靠在巖石上。經(jīng)考古證實的一些傳統(tǒng)表明,這些石雕像代表死後被奉為神的一些重要人物。

  中期石雕像都是用拉努•拉拉庫火山口湖巖壁中特有的黃灰色凝灰?guī)r制成。在火山口碗形地帶內外,散布著許多未完成的石雕和數(shù)以千計的粗糙石鎬,這證明雕刻工作突然中斷。

  在1955~1956年以該島傳統(tǒng)為依據(jù)進行的實驗表明,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遺留在石場中的許多用玄武巖做的石鎬完全可以用於雕刻堅硬的凝灰?guī)r。再次的實驗說明,12個島民能夠把大約3公尺(10呎)高的一尊25噸重的石雕像搬離地面,豎著使之傾斜,放到石臺上︰在除了用作槓桿的兩根木桿外沒有任何工具的情況下,這件工作要花18天時間。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大大小小的石塊被一個個地楔入石雕像下,形成一個緩緩升起的錐形石堆,以便使這個龐然大物豎立起來。傳統(tǒng)稱這些石雕像是「走」過這一地帶到遙遠的地點去的,但是在實驗中,180個人能夠把一尊中等大小的石雕像從地面上搬走。1986年的一次實驗再次發(fā)現(xiàn)15個人用一組繩子向前拉,就可以把一個中等大小的石雕像豎立著在地面上挪動。

  中期石雕胸像顯然取自當?shù)氐囊粋€原型,其他地方?jīng)]有相像的石雕。中期還有一個特殊現(xiàn)象,即有捕鳥人隨從禮儀的鳥神膜拜儀式,這一現(xiàn)象延續(xù)到第三期,即晚期。其儀式中心是拉努•科山上的奧隆戈(Orongo)村,村里都是石屋,屋頂好像假拱門。這些石屋及相連的有屋頂入口的環(huán)形磚房是該島早期和中期的特點;雖然在玻里尼西亞其他地方?jīng)]有這種房屋,但在南美洲的鄰近地區(qū)卻是常見的。

相關謎團

  復活節(jié)島以其石雕像而馳名于世。島上約有1000座以上的巨大石雕像以及大石城遺跡。1914年和1934年曾進行調查考察,1955年從事發(fā)掘工作,結果認為島上存有三個文化期。早期的巨大石墻,可用以觀察一年中的日出方位。中小型的各類石雕像采用黝黑的玄武巖、凝灰?guī)r及火山渣為石料,用同位素碳測定時間約在公元前1680年。中期以石臺上的長耳朵、無腿的半身石雕像為特征。石像高3─6米。最高的一尊達9.8米,重約82噸。6米多高的石像。

  復活節(jié)島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們或臥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邊。其中有幾十尊豎立在海邊的人工平臺上,單獨一個或成群結隊,面對大海,昂首遠視。這些無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動,高鼻梁、深眼窩、長耳朵、翹嘴巴,雙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幾十噸,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噸。有些石像頭頂還帶著紅色的石帽,重達10噸。這些被當?shù)厝朔Q作“莫埃”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巖、凝灰?guī)r雕鑿而成,有些還用貝殼鑲嵌成眼睛,炯炯有神。

  令人不解的是,島上這些石像是什么人雕刻的呢?它象征著什么?人們又是如何將它們從采石場運往幾十公里外的海邊呢?有人說這是外星人的杰作。

  復活節(jié)島石像巨帽之謎被破解復活節(jié)島石像頭頂上的巨型帽子一直是令考古學家不解的謎團?,F(xiàn)在,一支英國考古學家小組最終揭開了這個謎團。他們認為,雕刻巨石帽的石料來自一個此前未被研究的采石場,讓石像戴上帽子則是一種權力的象征。

  研究人員相信,第一批石帽出現(xiàn)于1200年至1300年。

雕像制作傳說

  一種說法是這些石像是島上人雕刻的,他們是島上土著人崇拜的神或是已死去的各個酋長、被島民神化了的祖先,同意這種說法的人比較多。但是有一部分專家認為,石像的高鼻、薄嘴唇,那是白種人的典型生相,而島上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亞人,他們的長相沒有這個特征。耳朵長,哪種人也不像。雕塑是一種藝術,總會蘊含著那個民族的特征,而這些石像的造型,并無波利尼西亞人的特征。那么,它們就不會是現(xiàn)在島上居民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這些雕像也就不可能是他們制作的。此外,人們在從另一個角度細細地分析,島上的人很難用那時的原始石器工具,來完成這么大的雕刻工程。有人測算過,在2000年前,這個島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養(yǎng)活2000人,在生產(chǎn)力非常低的石器時代,他們必須每天勤奮地去尋覓食物,才能勉強養(yǎng)活自己,他們哪里有時間去做這些雕刻呢? 況且,這種石雕像藝術性很高,專家們都對這些“巧奪天工的技藝”贊嘆不已。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即使是現(xiàn)代人,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干得了的,誰又能相信,石器時代的波利尼西亞人,個個都是擅于雕刻的藝術家呢?

  還有一種說法是,石像不是島上人雕刻的,而是比地球上更文明的外星人來制作的。他們?yōu)榱四撤N目的和要求,選擇這個太平洋上的孤島,建了這些石像。這種說法更離奇。為雕刻這些石像,島上丟棄了許多用鈍了的石器工具,誰會相信,比地球人更文明的外星人,會用這些原始的石器工具來完成這批雕像作品呢。

  關于山上還有幾百個未完工的石像,為什么沒有把它們雕刻完畢,放棄在那里,專家們分析后說,這可能在雕鑿中遇到了堅硬的巖石,無法繼續(xù)雕鑿下去而放棄的。因為當時用石制工具雕刻石頭,在制造石器工具時,盡可能選用最硬的石塊,但可能在雕鑿中,也遇到很硬的巖石,雕鑿不動,不得不放棄。因此,這些未刻完的石像,不是遇到什么災變性事件突然停下的,而是在雕制過程中逐步被放棄的。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其中一個最大的石像,高20多米,是復活節(jié)島所見石像中最大的一個,因為未完工,現(xiàn)仍躺在山上的巖石上。可是巖石學家并不完全同意這種看法。他們解釋說,也可能雕刻石像的人花費了很大的勞力和時間,把石像雕成并豎立了起來,卻又被地震震倒了,再豎起新雕的,又被震倒了。雕刻的人認為這是上天或神的懲罰,不讓他們再干下去,因此都停了下來。

  現(xiàn)在,這些謎已經(jīng)有了一個初步的答案。

  考古學家根據(jù)復活節(jié)島上居民的語言特征,認為復活節(jié)島人最初是從波利尼西亞的某個群島上遷移過來的。波利尼西亞人又來自何方呢?曾經(jīng)有人認為來自南美洲?,F(xiàn)在,更多的科學家認為波利尼西亞人來自亞洲東南部。古代的亞洲人從東南亞出發(fā),經(jīng)過漫長的歲月,途經(jīng)伊里安島、所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島、斐濟群島等島嶼,最后約于公元四五世紀到達復活節(jié)島。

  波利尼西亞人到達復活節(jié)島后,也將雕鑿石像的風俗帶到復活節(jié)島上,并由于多種原因雕鑿石像之風愈演愈烈。

  據(jù)科學家考證,復活節(jié)島上的石雕像并不是代表神而是代表已故的大酋長或宗教領袖。在古玻里尼西亞人心目中,這些人具有無比強大的神力,可以保佑他們的子孫。

  根據(jù)雕鑿現(xiàn)場留下的運輸遺跡分析,科學家們認為古玻里尼西亞人是這樣運輸石像的:在鑿好的道路上鋪滿茅草和蘆葦,然后用撬棒、繩索把平臥的石像搬到“大雪橇”上,再用繩子拉著“大雪橇”。至目的地后,也是利用繩索和撬棒將石像豎立在事先挖好的坑里。1960年,美國考古學家穆羅曾帶領島上居民采用這種方法,成功地將7座16噸重的石像豎立起來。

  科學家們還認為,大約在1650年,復活節(jié)島上的兩大集團——肥人和瘦人發(fā)生激戰(zhàn)。被迫從事石像雕鑿工作的瘦人起義,并采用迂回戰(zhàn)術,突然襲擊肥人,將肥人全部消滅。于是,石像雕鑿工作也就中途停下來了。

  當然,有關復活節(jié)島上的石像之謎還不能說是完全、徹底地揭開了,仍有許多問題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

  總之,有關復活節(jié)島的石人像,種種說法很多。直到今天,還沒有得出一個使大家信服的、科學而又圓滿的解釋。

破譯朗戈朗戈木板之謎

  在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是島。而所有島中最神秘的又數(shù)地處太平洋的復活節(jié)島。島上因有巨石雕像而聞名于世。與巨石人像一起流向人世的還有無數(shù)不解之謎,比如朗戈朗戈木板之謎。

  這是復活節(jié)島最神奇的謎團之一。它是一種“會說話的木板”,當?shù)厝朔Q做“科哈烏•朗戈朗戈”。 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最先認識此木價值的,是法國修道士厄仁.艾依羅。厄仁在島上生活了近1年,深知此木就是復活節(jié)島的古老文字。

  “朗戈朗戈”是一種深褐色的渾圓木板,有的像木槳,上面刻滿了一行行圖案和文字符號。有長翅兩頭人;有鉤喙、大眼、頭兩側長角的兩足動物;有螺紋、小船、蜥蜴、蛙、魚、龜?shù)然孟胫锖驼鎸嵵铩6蛉试谑罆r,這種木板幾乎家家有收藏。厄仁不久染上了肺結核病,很快便去世了。他死后不久,由于宗教干涉,“朗戈朗戈”被一一燒毀,幾乎絕跡。由于戰(zhàn)亂等原因,島上已找不到懂這種文字符號的人了。

  然而有識之士都認為,“朗戈朗戈”文字符號,是揭開復活節(jié)島古文明之謎的鑰匙。100多年來世界許多學者為破譯它傾注了畢生精力,但一直沒有人能破譯。

  泰堤島主教佐山很重視“朗戈朗戈”,認為這是在太平洋諸島所見到的第一種文字遺跡,其符號與古埃及文相似。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從文字本身看,它似乎源于小亞細亞半島;從寫法看,它屬于左起一行右起一行的回轉書寫法系統(tǒng)。

  捷克人種學者、文字鑒賞家洛烏柯物發(fā)現(xiàn)原始印度文與“朗戈朗戈”圖案符號較為相像。匈牙利語言學家海維申對此作了分析對比,并在法國科學院作了一次震驚科學界的報告。報告指出,兩種文字符號中有175個完全吻合。復活節(jié)島文字存在于19世紀中葉,而印度河谷文字則早在公元前2500年成熟,相距竟4000多年。但看來這種吻合純屬偶然。

  奧地利考古學家蓋利登確認,復活節(jié)島古文字與古代中國的象形文字也頗為相像。1951年他又一語驚人:蘇門達臘島民裝飾品上鳥的形象與“朗戈朗戈”上的很相像。

  法國教授緬特羅本世紀30年代曾在復活節(jié)島作過大量考古工作。 他堅持“朗戈朗戈”文與中美洲的印第安人有密切的關系。各國學者各有所見。

  后來,有一位名叫棉托羅的青年從復活節(jié)島來到泰堤島, 自稱能識讀神秘木板字符。他立即被大主教佐山召進府邸讀唱了15天,主教在旁急速記錄符號,并用拉丁語批注,寫出一本筆記。

  1954年, 一名叫巴代利的人種學者在羅馬僧團檔案館發(fā)現(xiàn)了一本油漬斑斑的舊練習簿,那就是“佐山主教的筆記”。兩年后,巴代利在一次國際會義上聲稱, 已破譯了“朗戈朗戈”文字符號。文字敘述了南太平諸島是宗族戰(zhàn)爭、宗教殺人儀式的舞臺。

  但是,當漢堡大學出版了巴代利冗長的著作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 巴氏對“朗戈朗戈”字符的詮釋,只不過是棉托羅口述的翻版而已。

  1915年英國女士凱特琳率考古隊登島。聽說島上有位老人懂“朗戈朗戈”語,她立即去拜訪。老人叫托棉尼卡,已重病垂危。他不僅能讀木板文,而且還會寫,并寫了一頁給女士,符號果真與木板上的一模一樣。但老人至死不肯說出其含意。

  1956年以圖爾.海爾達為首的挪威、美國考察團來到復活節(jié)島,探知一名叫艾斯吉班的男子有一本祖父編寫的復活節(jié)島全部文字符號的書,并用拉丁語作了注釋。 但艾斯吉班不讓圖爾細閱。后來此書就再也沒人見到了。

  托棉尼卡老人死后40年,智利學者霍赫.西利瓦在老人的孩子彼得羅.帕杰家見到了一本老人傳下來的“朗戈朗戈”文字典?;艉照鞯猛獍阎v稿拍了照,但后來膠卷和講稿卻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

  奇怪的是,凱特琳也只來得及發(fā)表自己的日記,便突然死去??疾斓降牟牧衔茨馨l(fā)表便不翼而飛。唯一的一頁手寫文字符號能傳到今天,純屬偶然。但托棉尼卡老人臨死前寫的到底是何意,今天仍然是個謎。

  波利尼西亞學者希羅阿則提出一種看法,認為木板上符號不是文字。19世紀在倫敦召開的一次人種學會議上托馬斯•蓋克斯里則鄭重聲稱,“朗戈朗戈”符號不是文字,只是一種印在紡織品上的特殊印戳。

  130年來有過探索、發(fā)現(xiàn)、希望、失望及轟動,但刻有魚、星、鳥、龜?shù)葓D案及符號的木頭卻始終保持沉默。目前世界收藏的木板只有20多塊。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分別保存在倫敦、柏林、維也納、華盛頓、火奴魯魯、圣地亞哥、圣彼得堡的博物館里。

  1996年俄羅斯圣彼得堡人類學及人種學博物館出版了一本藍冊子, 印數(shù)僅200冊。作者是歷史學博士伊琳娜.費多羅娃。小冊子是作者30多年苦心研究的成果。它終于揭開了復活節(jié)島“會說話的木頭”之謎。

  伊琳娜40年代就迷上了“朗戈朗戈”文字,經(jīng)過30多年研究復活節(jié)島和整個太平洋的歷史、風土人情、島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以及其他波利尼西亞語言,最后得出“朗戈朗戈”符號實際上是一種圖畫文字的結論。

  伊琳娜是靠直覺和推理取勝的。她先弄清符號畫的是什么,然后就深入思考,找出它所代表的意思,再尋找恰當?shù)脑~語。她的公式是:直覺+波利尼西亞語知識+同義詞和同義異音詞的搜尋。最后又把結果放到另外的木板文中去檢驗。

  結果完全相符,于是她編出了字典。利用字典, 她可以閱讀任何一塊木板文。實際上她已經(jīng)閱讀了現(xiàn)存20多塊復活節(jié)島木板文字符。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盡管未找到起源, 但朗戈朗戈不再是秘密。圣彼得堡博物館珍藏的兩塊木板中的一塊, 伊琳娜譯為:“收甘薯拿薯堆拿甘薯甘薯首領甘蔗首領砍白甘薯紅甘薯薯塊首領收......”

相關研究

  晚期的復活島民居住在用支桿和茅草蓋起的船形房屋或山洞中。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內戰(zhàn)、大破壞和文化頹廢。大批生產(chǎn)的「馬塔」(mataa, 即用黑曜巖做的矛頭)是這一時期工藝品的代表,木刻和小型天然石小雕像取代了紀念像藝術??逃懈J綍鴮懛?文字由右至左,再由左至右互錯成行)符號的木簡(稱作「隆戈-隆戈」〔rongo-rongo〕)是僅僅為了儀式而從以前的樣本上抄襲下來的;它們的正確讀法已被遺忘,盡管有多種說法,但現(xiàn)代人多次試圖破譯,都沒有成功。在這一時期,藝術寶藏隱藏在家族秘密的山洞中,豎立的石臺雕像已被推倒。被遺棄的石場中的淤泥下落到立在火山腳下的未完成的無眼胸像的胸部,無法推倒它們,從而為後代留下了這些無眼的石雕頭,使該島馳名於世。

  傳說,在兩種不同文化和語言的民族和平共處一段時期後,開始了破壞活動,短耳族為長耳族辛苦勞動,他們在東北邊海岸的波伊克(Poike)古渠的一個大柴火堆里,幾乎消滅了所有的長耳族。碳定年法和系譜研究都認為這一事件及晚期的開始約在1680年。根據(jù)碳定年法,人造的波伊克渠約在西元380年建造的。

  1984年在復活島召開的第一次國際科學大會一致通過一項決議,將該島定為前歐洲文化的所在地。最近的發(fā)掘工作表明,最早的移民在來到該島時已有建筑概念,并掌握了專門的磚石結構技能,因而證實了該島的傳統(tǒng)傳說︰最早的祖先來到該島時是有組織的移民,而不僅僅是無意中被風吹來的漁民。1995年復活島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chǎn)保護區(qū)。

  這些航海家們,很快就把復活節(jié)島的所見所聞傳遍了歐洲和全世界,于是吸引了一些專家學者來到這個島上進行考察研究。專家們來到島上,對石像進行了詳細的觀察。他們發(fā)現(xiàn),復活節(jié)島呈三角形狀,長24千米,最寬處17.7千米,面積為117平方千米。島上死火山頗多,有3座較高的火山雄踞島上三個角的頂端,海岸懸崖陡峭,攀登極難。復活節(jié)島上的石像有440個左右,這還不包括在山體巖石上已雕刻、但還未完工剝離下來的好幾百個。石像高度一般在5—6米,小的3—4米,最高大的一個高21.8米。大約有30來個石像的頭上戴著石帽,石帽與石像身體不是整體的,是另外雕刻好了戴上去的,并且在一些石帽上涂了紅色。石像都沒有刻出下身的腳。雕好的石像形態(tài)各不相同,但都是耳朵很長,鼻子高大,嘴唇很薄。石像身上還刻有圖案花紋,雕好的石像豎立在60米長、3米高的平臺上。這里共有11.4個平臺,也都是用大石塊砌成的。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雕刻石像所用的材料,是當?shù)氐幕鹕綆r。每個石像的重量,一般在10噸以上,最小的估算也在5噸以上。還有一個現(xiàn)象,就是現(xiàn)在看到的石像,除了豎立在那里的一部分,有幾百個雕像還沒有完工,仍在島上的巖石上,好像發(fā)生了什么突然事件,使正在進行的工作,突然停了下來。專家們訪問了這里的島民。島上的波利尼西亞人并不了解這些石像的來歷,他們的祖先也沒有告訴子孫后代這些石像是誰雕刻的。因為沒有文字,也沒有歷史記載。但他們稱石像叫“毛阿依”,石帽叫“普卡奧”,放石塊的平臺叫“阿胡”。

  當時的人口據(jù)估計只有2000人,顯然屬于波利尼西亞人,講波利尼西亞的方言:英國航海家?guī)炜舜L在1774年訪問該島時,隨行的一個塔希提人可以跟島上居民交談。然而,盡管波利尼西亞人以高超的航海技術聞名于世,連西方殖民者也不能不嘆服,洛加文卻發(fā)現(xiàn)整個復活節(jié)島只有三、四條簡陋的小劃子,長僅3米,最多乘兩個人,用小木板簡單地綁在一起,漏水很厲害,需要一邊劃一邊戽出船里的水。這樣的小劃子只能在岸邊行駛,根本不可能到深海去。

  然而,就是在這塊貧瘠、落后的土地上,卻誕生了大批被當?shù)厝朔Q為摩艾(moai)的巨大石像。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摩艾有887尊,大多數(shù)是在一個采石場雕刻,其中有288尊雕刻完了之后曾經(jīng)被成功地運到稱為阿胡(ahu)的海濱祭壇立在上面,運輸距離有的遠達10公里。有397尊還未雕刻完扔在采石場,其余的92尊則遺棄在運輸途中。它們大部分是用比較軟和容易雕琢的凝灰?guī)r(火山灰凝固形成)雕刻的,小部分用其他的火山巖雕刻。摩艾平均高度約4米,平均重量約12.5噸。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最大的一座高21.6米,重160-182噸,但沒有完工而遺棄在采石場。完工的摩艾中最大的高9.8米,重約74噸。沒有兩個摩艾完全一樣,但大部分都根據(jù)同一個樣式雕刻,最底下只到髖部,手臂垂于兩側,兩手十指拉長護住腹部。摩艾的頭部也被拉長,并總是向前注視前方。大部分摩艾有長耳朵、大鼻子、薄嘴唇、深眼窩。有的眼窩中鑲有用珊瑚做的眼白和深色石頭做的眼珠。大約50-75尊摩艾頂上還加了一個稱為普卡奧(pukao)的用紅色火山巖做的石帽,也可能是代表頭發(fā)。

  顯然,摩艾是復活節(jié)島上最引人注目也最使人疑惑的風景。洛加文寫道:“這些石像使我們震驚,因為我們無法理解這些人沒有大木頭可以制作任何機器和結實的繩子,卻怎么可能立起這些石像?”洛加文的疑問,到現(xiàn)在還不斷地被人提出,也不斷地有人試圖給出種種答案。特別是那些神秘現(xiàn)象、天外來客、“史前文明”的宣揚者,更是把復活島上的摩艾拉來當證據(jù)。比如臭名昭著的丹尼肯,就聲稱這些石像是外星人用超現(xiàn)代的工具制作的,他們因為飛船失事被困在復活節(jié)島上,豎起這些石像向同類求救,救援飛船來了,他們便匆忙地離開了小島。

  這種毫無根據(jù)的幻想不值一駁。島上采石場可以找到許多用玄武巖制作的石斧,當?shù)厝朔Q為托其(toki),因用鈍了而丟棄。摩艾就是用這些石器雕刻出來了。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著名挪威考古學家海爾達爾(Thor Heyerdahl)曾雇了6個當?shù)厝擞眠@種石斧雕刻一座摩艾。他們干了三天就辭職了,但是根據(jù)其進程估計,這六個人用十二到十五個月的時間就可以雕刻出一尊摩艾。如果要雕刻最大的摩艾,也不過只要20個人工作一年。自五十年代到現(xiàn)在,考古學家們也不斷地組織人馬用原始的辦法搬運、樹立摩艾或復制品,美國考古學家范提爾伯格(Jo Anne Van Tilburg)設想古拉帕努伊人在搬運時,把摩艾放在木橇上,底下墊一排木頭當輪子,地面灑水減少摩擦。她用計算機模擬,發(fā)現(xiàn)用大約70個人以木頭、繩子為工具,用這種方法花5天時間就能搬運、樹立一尊重約10噸的摩艾復制品。在1998年4、5月間,人們在復活節(jié)島上實地模擬了整個過程,并被拍成電視片。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考古學家們對古拉帕努伊人是怎么搬運、樹立摩艾的頗有爭議,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拉帕努伊人具體用的什么方法,根據(jù)當時的條件,是完全可以用幾十個人搬運、樹立一尊普通大小的摩艾的,并無神秘之處。問題在于:木頭、繩子是從哪里來的?在貧困之中的島上居民怎么可能有功夫來雕刻、搬運這些巨大的石像?為什么又突然停止了這項活動?

  可惜的是,在與歐洲人接觸之前,拉帕努伊人并無文字,也就沒有歷史記載可以明確回答這些問題。復活節(jié)島上有一種奇怪的象形文字,稱為朗格朗格(rongorongo),意思是“會說話的木頭”,刻在木板上。但是按新西蘭語言學家斯蒂芬•費歇(Steven Fischer)的說法,這是在1770年西班牙人訪問該島之后,受其影響才發(fā)明的。他在1996年成功地將其破譯,發(fā)現(xiàn)它們只是記錄了祭祀頌歌和創(chuàng)生故事,并非歷史記載。

  但是通過考古,我們還是可以大致了解復活節(jié)島上的歷史變遷。語言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fā)生緩慢的變化,通過比較同源語言的差異,可以估算它們分離的時間。前面說過,拉帕努伊語是一種波利尼西亞語的方言,通過與其他波利尼西亞語的比較,語言學家們推測這種方言誕生于大約公元400年。根據(jù)放射性同位素法的測定,島上大約在公元400到700年間開始有人類活動。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1994年,生物學家從12具古拉帕努伊人的余骸提取出DNA,確定他們的確是波利尼西亞人。島上的風俗習慣,種植的植物(香蕉、甘薯、甘蔗、芋、櫧),養(yǎng)的動物(雞),也都是波利尼西亞人的特征(這些動植物除了甘薯最初起源于南美,又都可以追溯到波利尼西亞人的起源地南亞)。因此,現(xiàn)在考古學界普遍認為,拉帕努伊人是在大約公元400年漂流到復活節(jié)島的一批波利尼西亞人的后代。

  當這些波利尼西亞人剛移居到復活節(jié)島的時候,這里的確是個小天堂。我們通過花粉分析可以推測古代的植被情形。池塘或沼澤地中的沉淀物是按時間遠近沉積的,越上面的年代越近,越下面的年代越久遠。每一層沉淀物的絕對年齡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測定。在顯微鏡底下分析沉淀物所包含的花粉,鑒定其種類,計算其數(shù)量,就可以知道當時的植物分布情況。據(jù)此我們知道,復活節(jié)島在早期并不是一塊荒地,而是一片茂密的亞熱帶森林。在森林中,生長著一種刺蒴麻屬植物哈兀哈兀(hau hau),其纖維可以用來制造繩子。還有一種特有的樹木名叫托羅密羅(toromiro)樹,木質堅硬,可以用于燒火和制作木雕。而數(shù)量最多的是一種大棕櫚樹,這種樹在復活節(jié)島上早已滅絕,但是與智利酒棕櫚樹很相近,也可能是同一種。這種大棕櫚樹樹干筆直,可以長到25米高,直徑2米粗,是用于運輸、樹立石像和制造大船的良好材料。而且,這種棕櫚樹結的果子可以食用,樹漿可以生產(chǎn)糖漿和釀酒,是重要的食物來源。

  動物的情況又如何呢?考古學家們可以通過挖掘、比較地層里古代遺留的垃圾堆中的動物骨骼加以推測。一般來說,魚類是波利尼西亞人的主要食物,魚骨頭一般會占垃圾的90%以上。但是,復活節(jié)島位于亞熱帶,與熱帶相比氣候過于寒冷,不適于魚類聚集的珊瑚礁生長,其險峻的海岸線也不適合于淺海捕魚,因此魚類一開始就不是拉帕努伊人的主要食物,從公元900年到1300年,魚骨頭在拉帕努伊人垃圾中的含量少于四分之一。相反的,在所有的骨頭中,幾乎有三分之一是海豚骨頭。在其他地方波利尼西亞人的垃圾中,海豚骨頭在垃圾中的含量從來就沒有達到1%。不象其他波利尼西亞島嶼,復活節(jié)島上沒有大型的動物,連家養(yǎng)的豬、狗也沒有,因此海豚是拉帕努伊人能抓到的最大的動物,成了他們的食物蛋白的重要來源。但是海豚只生長于深海中。這意味著拉帕努伊人曾經(jīng)能夠建造大型的船只用于到深海捕捉海豚。這些船只顯然是用大棕櫚樹的樹干制造的。

  考古學家還發(fā)現(xiàn),海鳥也是早期拉帕努伊人的重要食物。在人類到達之前,復活節(jié)島沒有鳥類的天敵,成了海鳥最適宜的繁殖地。曾經(jīng)至少有25種海鳥在這里筑巢繁殖,可能是整個太平洋中最繁盛的鳥類繁殖地。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貓頭鷹、鸚鵡等陸地鳥類也是早期拉帕努伊人的食物,考古學家在古代垃圾中發(fā)現(xiàn)了至少6種陸地鳥類的骨頭。同時,跟著拉帕努伊人移民的波利尼西亞老鼠也是拉帕努伊人的盤中餐。此外,垃圾中還有一些海豹骨頭,表明復活節(jié)島可能曾經(jīng)也有過海豹。

  總之,早期拉帕努伊人發(fā)現(xiàn)的是一塊物產(chǎn)豐富的豐饒的土地。他們的人口快速地增長,在大約1680年人口膨脹到了大約8千到2萬人。他們無節(jié)制地開發(fā)、使用資源。在公元1200-1500年間,他們大量地建造摩艾。然而,花粉分析表明,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毀滅已經(jīng)開始。從那時候起,地層中的大棕櫚樹和其他樹木的花粉越來越少。進入15世紀后不久,大棕櫚樹最終在島上滅絕了。大棕櫚樹的繁殖相當緩慢,其種子要過六個月到三年才能發(fā)芽,發(fā)芽后的生長也非常慢。甚至在最好的自然條件下,一個大棕櫚樹林的再生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流竄來的老鼠對大棕櫚樹的再生起到了破壞作用,在島上洞穴中發(fā)現(xiàn)的幾十個大棕櫚樹果實都是被老鼠吃過而無法發(fā)芽的。但是毫無疑問,人類要對樹林的消失擔負最大的責任:它們被砍伐用于制造船只、房屋,用來運輸摩艾,用來燒火取暖,或被燒毀用來做耕地。哈兀哈兀樹雖然沒有滅絕,卻變得極其稀少,以至不能再用來做繩子。至于托羅密羅樹,在海爾達爾于1956年訪問復活節(jié)島時,全島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一株在垂死掙扎,只結了幾個莢果。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在1962年這最后一株托羅密羅樹也死亡了。幸好海爾達爾把它的種子帶到了瑞典讓植物學家培育。托羅密羅在花園里生存了下來,并在1988年重返復活節(jié)島。

  到15世紀時復活節(jié)島上的森林已經(jīng)消失,絕大部分樹木已滅絕。動物類群的變化同樣觸目驚心。所有的陸地鳥類和半數(shù)以上的海鳥種類全都滅絕了。在1500年左右,海豚骨頭突然從垃圾堆中消失了。原因很簡單:隨著森林的消失,人們已找不到木頭建造船只,也就再也無法出海捕捉海豚。他們只能在淺海捕魚,使得淺海的生態(tài)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甚至連海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拉帕努伊人從漁民變成了農(nóng)民:他們開始注重養(yǎng)雞,雞成了主要的蛋白來源;他們種植甘薯、芋、甘蔗,但是產(chǎn)量越來越低,因為森林的消失必然造成水土流失,在風吹雨打日曬之下,土壤變得越來越貧瘠。人們普遍處于饑餓之中,吃他們所能找到的任何東西,這除了老鼠(波利尼西亞老鼠在島上也已滅絕,現(xiàn)在島上的老鼠是歐洲的),還包括島上最大的動物:人。在后期垃圾堆中,人的骨頭變得很常見。島上最惡毒的罵語是“你媽的肉沾在我的牙齒上”。雖然其他地方的波利尼西亞人也有吃人的惡名,但這是出于宗教或迷信的原因,只是在特殊場合下才發(fā)生的。而拉帕努伊人的吃人卻有非常實際的用途:為了補充蛋白質。

  食物的產(chǎn)量已無法維持那么多的人口,也沒有富余的食物供應制作、搬運摩艾的工人,大批摩艾半成品被拋棄。也很難有食物能上供酋長、祭司們。原來頗為復雜的社會結構崩潰了,整個社會處于戰(zhàn)亂之中。戰(zhàn)爭在17世紀和18世紀時達到了頂峰,那時候制造的石矛、石刀,還遺棄在現(xiàn)在的地面上。在1700年左右,歷經(jīng)饑饉、戰(zhàn)亂,島上的人口只剩下了兩千人左右。大約在1770年,拉帕努伊人開始互相推倒屬于敵人的摩艾,砍下摩艾的頭。當庫克船長在1774年訪問該島時,已發(fā)現(xiàn)許多摩艾都從祭壇上倒在地上,以至他推測島上一定發(fā)生了什么災難。到1864年,當西方傳教士抵達該島時,發(fā)現(xiàn)所有的摩艾都已被推倒。

世界肚臍

  無法確切地知道原居民除了把這個島嶼稱做特凱恩加(Tekainga)意即“大地”之外,還有沒有特別的名稱。據(jù)說,有一種從其祖先傳下來的名稱叫“特皮托•庫拉”,它一度被譯成“世界的肚臍”,這個說法引起了許多人浮想聯(lián)翩。

  令人驚訝的是,復活節(jié)島的居民稱自己居住的地方為“世界的肚臍”。 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這種叫法,一開始人們并不理解,直到后來航天飛機上的宇航員從高空鳥瞰地球時,才發(fā)現(xiàn)這種叫法完全沒錯——復活節(jié)島孤懸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確實跟一個小小的“肚臍”一模一樣。難道古代的島民也曾從高空俯瞰過自己的島嶼嗎?假如確實如此,那又是誰,用什么飛行器把他們帶到高空的呢?

  但這個“世界的肚臍”未必指全島,可能僅指島上的火山口,那就沒什么神秘之處了。而且據(jù)語言學家W•邱吉爾的考證,這個稱呼的準確含意可能是“大地的盡頭”。

旅游資源

  特產(chǎn)及紀念品

  紅提、三文魚、葡萄酒、銅器、木雕、皮革制品和有名的黑陶器以及印第安人手工地毯等。

  鳥人節(jié)

  島上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莫過于一年一度的“鳥人節(jié)”。每年春天,全體島民齊聚奧龍戈火山頂,選舉自己的首領“鳥人”,祭拜自己的神明。“鳥人”出自島上流傳的一個神話:古時候,造物主瑪科•瑪科向島上的祭司傳授宗教儀式和祭神物品——海鳥蛋,并指定海上兩個礁嶼為取鳥蛋的地方。

  這樣,每年8、9月份海鷗飛來之時,島民們就會集中在奧龍戈海邊。每個部落推選一名選手順崖下海,游到2公里外的大礁石上尋找鳥蛋。第一個得到鳥蛋的選手立即游回島上,將蛋交給自己的酋長,這個酋長便成為當年的“鳥人”。整個一年里,他都被島民供奉為神明。由于游泳取蛋時常遭鯊魚襲擊,這一活動已停止100多年了。但神圣的祭典儀式、多彩的化妝表演仍然保留至今,“鳥人”仍是島民的崇拜神。為適應旅游的需要,活動時間改在每年的2月份,讓更多的游客目睹這奇異的風俗。

  復活節(jié)島北部的阿納凱是全島最富魅力的景點,除一排威武的“莫埃”石像外,一片金黃色的沙灘又長又寬;岸上的棕櫚樹林青翠茂密。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攀上全島最高點,海拔507米的特雷瓦卡山頂,極目遠眺,島上的大小火山和四周的石像盡收眼底,浩瀚的太平洋與藍天渾然一體,令人心曠神怡。從山上下來不遠便是著名的“七尊莫埃”景點。據(jù)傳,它是一個毛利巫師的七個兒子等待歐圖-瑪圖阿王到來的地方。“達海”是全島保存最完好的“莫埃”石像群。每當傍晚,人們步行到這里觀看日落,霞光映紅半邊天,巨大的石像被襯托出永恒的剪影。

  復活節(jié)島人熱情好客,友善禮貌,每迎來賓都獻上串串花環(huán)。男女青年能歌善舞,每逢節(jié)假日,男人頸套花環(huán)、裸露上身,女人頭戴花飾、下穿羽裙,跳起優(yōu)美的羽裙舞。這種舞蹈同夏威夷的草裙舞相似,是智利旅游活動的“保留節(jié)目”。

  會說話的木板

  在石像附近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過刻滿奇異圖案的木板,人稱“會說話的木板”,但這些木板后來遭遇了“文明者”帶來的浩劫。在探險家發(fā)現(xiàn)復活節(jié)島之后,歐洲的傳教士紛紛來島上傳播上帝的“旨意”。他們下令,將這些木板統(tǒng)統(tǒng)燒掉。只有一個當?shù)鼐用駬屜铝?5塊木板,將它們釘成一條漁船,逃到海上。后來這25塊木板保存了下來,被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館收藏。這些幸免于難的“會說話的木板”,長2米,兩邊用鯊魚牙或堅硬的石頭刻上方形圖案,像魚、鳥、草木和船槳等,也有一些幾何圖形??墒?,這些“會說話的木板”上的圖案究竟是不是文字呢?它又在告訴我們什么呢?謎底至今還沒有揭開。

社會經(jīng)濟

  經(jīng)濟:主要是畜牧業(yè)和旅游業(yè)。產(chǎn)甘蔗、香蕉、玉米、魚、蝦。

  本地經(jīng)濟以種植甘薯、養(yǎng)雞和沿海捕魚為主,但該島又轉向以旅游業(yè)為基礎的現(xiàn)金經(jīng)濟。在安加羅阿附近設立機場後,自1960年代以來,觀光客人數(shù)持續(xù)增加,在鄉(xiāng)村地區(qū)也建造了一些小旅館,許多島民和來自智利大陸的移民也在自己家里為游客提供食宿。組織完善的智利國家公園系統(tǒng)提供導游旅游,并保護有特色的考古紀念物。已成功地推行重新造林計畫,在瓦伊特阿(Vaitea)有桉樹種植園,在阿納克納灣有小椰樹林。

詭秘文字

  復活節(jié)島有你看得見的一面,正如探險家們所描述的那樣。她還有隱而不露的一面:那些洞穴、隧道和當?shù)鼐用穹窒淼纳衩貍髡f。那個島嶼的歷史迷失于時間的迷霧;那個島嶼也被科學家、藝術家、旅行者描繪下來。

  復活的文明

  大洋中間的復活節(jié)島是一塊118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巖石,東北部高出,面對著波利尼西亞小島群。西南部地勢平緩,與智利海岸遙遙相對。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三角形的每個角上各有一座火山。左邊角上是拉諾考火山。右邊是拉諾拉拉科火山,這座火山的斜坡上有島上最大的巨型石像群。北方角上是拉諾阿魯火山,它與特雷瓦卡山相鄰。島上的居民幾乎都住在靠近拉諾考火山一個叫漢加羅的村莊里。

  復活節(jié)島是迄今唯一一個發(fā)現(xiàn)有古代文字的波利尼西亞島嶼,這些文字的意義至今仍是不解之謎。

  盡管局限于如此之小的地球區(qū)域,而且僅被少數(shù)的當?shù)鼐用袷褂眠^,但這些文字都是一種高度發(fā)達的文明之明證。這些人是誰?他們什么時候來到這座島嶼?來自何方?是他們帶來了自身的文明和自己的文字嗎?這些深奧晦澀的符號曾經(jīng)是要表述一種什么樣的情感、思想和價值?

  最后—群知情者的意外死亡

  復活節(jié)島于1772年被荷蘭商船隊長雅各布.羅格溫發(fā)現(xiàn),厄運從此開始。那時島上的人口是4000,到1863年減至1800,到1870年只有600人,而5年之后僅有200人,到1911年時也不過稍多一點。復活節(jié)島上唯一的資源就是人力和少數(shù)幾塊農(nóng)田。

  1862年,一支販運奴隸的海盜船隊從秘魯出發(fā),來此尋找挖鳥糞的工人。他們掠走了1000多島民,包括他們的國王凱莫考,他的兒子莫拉塔和那些能讀懂稱為“rongo—rongo”的石板文字的老人。

  駐利馬的法國領事最終將100多個被販賣的島民遣返回島。但那時他們都已染上了天花,并且回去之后又傳染了其他島民?;蛟S復活節(jié)島文宇的秘密就是隨著這場災難性的傳染病的受害者一起被埋葬了。

  神秘木簡上的“天書”

  人們最早著手研究這些文字遺跡是在1864-----1886年,那時他們試圖把這些符號加以分類或是把他們與其它未經(jīng)破解的文字,如古印度文字加以比較。這些破譯的嘗試分為三個階段,每一段都與一個象征復活節(jié)島一段歷史的圖形和一個特定的木簡相關聯(lián)。

  當1866年法國商船坦皮科停泊在復活節(jié)島近海時,島上約有1000居民。這艘船的船長是迪特魯.博爾尼耶,隨船前來的有傳教神夫加斯帕爾.贊博。兩年后,迪特魯.博爾尼耶在島上定居下來,與島上女王科雷托.庫阿普倫成婚----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挾持了女王——并與一個叫約翰.布蘭德的盎格魯.塔西提混血人結成一伙。

  1868年,贊搏神夫決定返回瓦爾帕萊索。由于他將途徑塔西提,島民請他帶給主教德帕諾.若桑一件禮物以表敬意。這件禮物是用100米長的發(fā)辮繞成的一個巨大的球。當禮物解開后,展現(xiàn)在主教面前的,是—塊有奇怪符號的木簡。

  傳教會里有一位年長的島民烏魯帕諾.希那波特解釋說,那是“rongo—rongo”,是記錄島上最古老傳統(tǒng)的木簡。但自從如道這些符號秘密的老人去世后.就再沒有人能解釋出來了。主教給仍留在島上的傳教士希波利特.魯塞爾神父寫信,要他盡其所能尋找這些木簡并送給他。魯塞爾送了六塊給他,隨附注記說,上面的符號很可能什么都不表示,島民也不如道他們表示什么,而那些宣稱知道它們含義的人都是騙子。

  但這位主教深信這是個重要的發(fā)現(xiàn),并且他終于在塔西提—個種植園里找到了—個能解這些木簡的人梅特羅.陶.奧爾。主教剛把其中一塊有幾何、人形和動物圖案的木簡給他,他就開始吟唱宗教圣歌,很明顯是在讀那些符號,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從下往上,從左到右,并在每—行結束的時候把木簡翻過來,接著讀下—行。這是—種叫“牛耕式轉行書寫法”的變種(字面意思是說,像牛耕地時那樣轉換方向),類似于某種古希臘碑文,行與行逆向書寫。不幸的是,不管把哪一塊木筒給他“讀”,這個人唱出的都是同樣的東西。

  在歷史中游蕩的拐杖 1870年,智利“沃伊金斯”號海船船長伊格納西奧.加納抵達復活節(jié)島時,迪特魯.博爾尼耶把一根刻有符號的當?shù)厥最I的拐杖送給他,專家們認為這是現(xiàn)存的最好的“rongo—rongo”范例。

  加納把這根拐杖,連同兩塊刻有符號的木簡送給了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學者魯?shù)婪?菲利皮,并解釋說,復活節(jié)島民對這些符號如此敬畏,顯然這些符號對他們極為神圣。

  菲利皮立即把木簡的石膏模型送給世界各地的專家。但沒有一位被請教的專家能找到這些神秘符號的答案。

  不可能破譯的“靈魂”

  威廉.湯姆森是“密歇根”號美國輪船的事務長,這艘船1885年??繌突罟?jié)島。3年來,美國國家博物館出版了他的介紹復活節(jié)島歷史的著作,那是當時最為詳盡的關于該島的記述。

  在到達復活節(jié)島之前,“密歇根”號??克魈?。在那理,湯姆森拍下了主教收藏的木簡的照片。一到復活節(jié)島,他就四處尋找能翻譯這些符號的島民。他遇到了一位叫烏爾.韋伊克的老人,一看到這些木簡的照片,老人就開始很快地吟唱。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就像梅特羅.陶.奧爾,他似乎不是在“讀”這些文字,因為不管給他看什么,他唱的都是同樣的東西。

  最后,老人坦白承認,島上沒有人能讀懂這些符號。根據(jù)湯姆森的記述,烏爾.韋伊克對這些符號的“詩歌翻譯”如下:

  “我女兒的獨木舟從未被敵人部落戰(zhàn)敗。我女兒的獨木舟從未曾被霍尼蒂卜的詭計摧毀。所有的戰(zhàn)斗中她都凱旋。沒有什么能迫使我女兒喝下黑曜巖杯里的毒汁。強大的海洋把我們天隔一方,我如何自慰?喔我的女兒!我的女兒!無盡的水路伸展到天邊。我的女兒,喔我的女兒。我要游過這深不可測的海水找到你,我的女兒,喔我的女兒”

  專家們現(xiàn)在認為復活節(jié)島上的這些符號有些可能是單詞,或許它們只是些符號,幫助把口頭傳誦的傳統(tǒng)傳遞下去,尤其是使家族系譜記錄代代相傳。在今天,它們仍是奉獻給靜默之神的詩篇。 


山東·江北水城
運河故都·聊城
hg2373.com

聊城旅游 聊城旅行社 聊之旅 聊之旅旅行社 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旅游 江北水城旅行社 聊城景點 聊城特產(chǎn) 聊城導游 聊城機票 聊城酒店 聊城租車 聊城會議 聊城特價機票 聊城特惠酒店 聊城高級導游 全國優(yōu)秀導游員 聊城旅游網(wǎng) 江北水城旅游網(wǎng) 聊城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實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