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景點大全 >> 歷史遺產(chǎn)
萬州西山公園鐘樓建成于1930年,共12層,高50.2米,雄偉壯觀,與上海海關鐘樓齊名,系長江沿岸一大景觀。建成至今一直被認作是萬縣市標志性建筑物。
線路分類: [歷史遺產(chǎn)]
景點地點: 國內(nèi) 重慶市 重慶市
本站推薦:
西山鐘樓為重慶市萬州區(qū)城市較早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萬縣八景”之一的“西山夕照”即以此命名,自1930年建成以來,一直吸引著過往名人和八方來賓登樓一覽江城風采。西山鐘樓是中外結合的建筑,造型精美,雄偉壯觀,與上海海關鐘樓齊名,系長江沿岸一大景觀。鐘樓高50.24米,共12層,樓頂雙層盔頂,呈八角型,底層為廳,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有螺旋形鐵梯直上樓頂。樓四層上四周裝有巨型時鐘,其聲音洪亮,響徹全城。鐘樓底廳矗立著一座高達5米、四面各寬1.3米的巨大石碑。這塊巨石來得很不容易。據(jù)親眼見過的老年人講,巨石采自公園上邊的望馬石,每天幾十人用下面墊圓木滑動的辦法,連拖帶推,花了半個月時間才運到。
近十多年來,經(jīng)過本地史志工作者們的努力,逐漸整理發(fā)表了一些有關此碑的資料。這些資料我都盡量搜集,并訪問過一些背得碑文片斷的老人,請他們回憶、印證,同時讀些諸如《增廣賢文》、《菜根譚》、《朱柏廬治家格言》之類的處世格言名著,加以比較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鐘樓碑上的格言全為作者自己所作。當中有少數(shù)格言的內(nèi)容,雖歷代先賢已有類似論述,但謝先生并未原文照搬,而是根據(jù)此碑文體、結構的需要,以自己的語言出之。有的經(jīng)過作者再創(chuàng)作,去蕪存精,在思想內(nèi)容的廣度和深度上已有了豐富和升華。多數(shù)格言則為作者自出機杼,道人所未道,喻人所未喻,用淺近的語、喻,闡發(fā)深刻的思想,金針度人,令人過目不忘。歷代不少處世格言名著,于大量精華之中,都不免有封建糟粕糅雜其中,而西山公園格言碑,則無半點宣揚封建主義的東西。這當然與作者雖身為晚清拔貢,但后來受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樹立了反對封建的思想有關。從這點上講,西山公園鐘樓格言碑更高出了前者一籌,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以致這些六七十年前寫成的格言,用今人的眼光來讀,仍覺得無可挑剔。因而,這座格言碑不僅是萬州鄉(xiāng)土文化中一塊不可磨滅的瑰寶,而且可以毫不遜色地躋身于中華民族歷代優(yōu)秀處世格言名著之林。
去年聽說萬縣市建委請鄉(xiāng)人何世珍先生重書了此碑格言,用木版重刻展出,我欣然去看,哪知買了進西山公園的門票,還要再買張5元的參觀券,才能爬上鐘樓頂層陳列室去參觀。這雖是出于保護這批木刻的需要,但卻因此大大減少了格言碑的讀者,降低了格言碑的社會教化作用。在陳列室里,我興奮地讀到四川省文聯(lián)主席、老作家馬識途為此次重刻格言碑寫的《跋》,感到馬老寫得再好不過了。他“拜服”原鐘樓格言碑“才藝雙絕”,稱這些格言"義近而旨遠,文淺而意深,實為欲安身立命于人世而堂堂做人者之處世箴規(guī),亦為黎民百姓凡夫士子延吉納福之警世諍言,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更可為沉溺宦海、少恩缺德、悖理棄義、寡廉鮮恥、欺世盜名、不忠不孝、奸宄不法之徒以當頭棒喝,于世道人心頗有裨益?!边€說:“值此社會轉軌之際,物欲橫流,世風不良,頗多見利忘義、循私枉法、爾虞我詐、傷風敗俗之輩,重刻此碑,實可起振聾發(fā)聵,警頑立廉之效?!睘槭箯V大群眾方便讀到原碑全文,擴大其社會教化作用,今特依據(jù)多種資料比較、???,將原碑文整理出來,并加上標點附后,使廣大讀者能一讀為快!
這塊巨石原是想給當時駐萬縣的最高軍政長官——陸軍二十一軍第三師師長兼萬縣市市長王陵基做德政碑用的,后來,王的一位幕僚建議說:“歷史上為自己樹德政碑的人,很少有不被后人唾罵的。師座不如不留姓名,只寫些好的格言刻在碑上,說不定人們因之受益,反而還會長久念及師座呢!王陵基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便請萬縣晚清拔貢。謝仙莊先生寫了近千字的處世格言,刻于石碑的4方。由于這些格官言簡意賅,淺顯易懂,很快便在萬州城鄉(xiāng)廣為流傳,對群眾的思想品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解放前我上初中的時候,喜歡格言碑上的大字結構寬綽,書寫遒勁而又流暢大方,常于其下留連指畫,并吃驚地發(fā)現(xiàn):父親和老師有時用來告誡我的話,竟出自這塊碑上。可惜這些格言,在“文革”中竟被當成“四舊”全部磨掉了?!拔母铩焙螅l(xiāng)人談及此事,無不憤慨、惋惜,都希望有一天能見到此碑重刻。
少不勤學老時悔,閑不預備忙時悔,有不省用無時悔,醉發(fā)狂言醒時悔,安不將息病時悔。
始有好世界。
思過是修身第一法,節(jié)欲是養(yǎng)生第一法,知足是安心第一法,知恥是自強第一法,無求是自立第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