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審議并通過中國提交的“大運河”申遺申請,全國共有8個省市的58處運河遺產(chǎn)成功入列,被譽為“運河之心”的泰安市東平戴村壩榜上有名。
大運河流經(jīng)山東省東平縣,全長約40公里,現(xiàn)存有運河故道、“運河之心”戴村壩、戴廟閘、安山閘及東平湖,其中東平湖也是南水北調(diào)東線工程的重要水利樞紐和運河復航工程的重要港口,至今發(fā)揮著重要的水利交通樞紐作用。2012年,東平縣戴村壩(含汶河東平段)作為“運河之心”被列入大運河申請世界遺產(chǎn)申請報告名單,2013年9月順利通過國際有關專家的考察評估。
戴村壩與“都江堰”齊名,被譽為“中國第一壩”。始建于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的修建,主要是攔蓄大汶河水,使趨南旺,以濟運道,其功能等同于人的“心臟”,故把戴村壩譽為“運河之心”。由于戴村壩引汶濟運的樞紐作用,保障了明清兩代500多年的漕運暢通,對我國南北經(jīng)濟交流、文化融合、社會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毛澤東也曾贊揚:“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其工程有三絕:一是在沙灘上用木樁筑壩,技術處理堪稱一絕;二是“高一分毀壩,低一分水斷”,科學設計又是一絕;三是一壩使運河興國旺家500年,功能發(fā)揮也是一絕。戴村壩博物館是戴村壩景區(qū)的主要景點之一,建設面積2000平方米,展品300余件,依托水工文化遺跡遺物,通過遺物展廳、模型展廳、圖片展廳、引水展覽廳、3D影院等,向游客集中展示戴村壩的歷史、價值、功能、作用以及京杭大運河的燦爛文化,京杭大運河重要的水工文化博物館。
大運河申請世界文化遺產(chǎn),影響巨大,意義深遠。它將喚醒人們對人類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崇敬、保護和傳承的意識,有利于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明特別是本土歷史文化,讓更多的人們了解歷史文化,參與文物保護,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宣傳推介當?shù)厝宋牡乩?,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002年,大運河還被納入了“南水北調(diào)”三線工程之一,做為南水北調(diào)東線工程的水利樞紐東平湖,至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原經(jīng)濟區(qū)總體規(guī)劃》中,東平港也將成為運河復航工程的重要港口。